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当恒星核聚变到元素周期表上铁元素就停止了,那么铁元素以上那些元素是如何诞生的?
恒星,元素,聚变当恒星核聚变到元素周期表上铁元素就停止了,那么铁元素以上那些元素是如何诞生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聚变,裂变,能量,暗能量,守恒,不对称。现在人类知识好渺小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铁元素是恒星内部最重的元素,既不会发生核聚变释放能量,又不能核裂变释放能量,所以恒星在聚变到铁元素时就会停止聚变反应。
不过像太阳这样小的恒星聚变到碳、氧、氖就会停止了,因为恒星聚变是由内部引力致使的,太阳的质量小、引力小,那时太阳外部的力量无法抵抗内部的引力而向核心坍缩。太阳的核聚变就停止了,进入到红巨星阶段,最后形成白矮星。
但是宇宙中比太阳质量大几倍、几十倍的恒星有很多,它们有足够的引力使外部的元素继续发生聚变反应。元素越轻,原子核质量越大,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越大,而质量越大的恒星有足够引力使较重的碳、氖继续聚变释放能量,形成更重的硅、铁等元素,形成一个铁核心。
恒星的核聚变形成的元素过程如下图:
当大质量恒星的铁核心形成时,外部就是一圈为聚变完的氢外壳。如果质量大于太阳8倍及以上的恒星,就会以超新星爆炸的方式而结束灿烂的一生,最终形成中子星或黑洞。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重核聚变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比铁元素,严格说是Fe-56更重的元素是在恒星晚年发生大爆炸之中产生的。
由于铁元素继续聚变下去,首先要吸收大量的能量,才能完成聚变反应这种反应会使得恒星内部入不敷出,大量的能量被吸收后,恒星将无法抵挡巨大的引力坍缩。于是恒星物质砸向核心,引发了大爆炸。
在巨大势能的驱动下,恒星物质可以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撞向核心的铁核,这种巨大的势能使得恒星发生爆炸,恒星内部物质也会以同样额速度向四周飞去。这一过程称作“铁芯灾变”,从外界看来,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超新星爆炸。
铁芯灾变的过程,会使得铁元素获得大量的能量,于是在这一过程中铁元素可以继续聚变下去,于是生成了钴、镍、铜、铂、银、金等重元素,一直到铀。
举个例子:Fe-56的聚变反应:(Fe-56)+n→(Fe-57)+γ,(Fe-57)+n→(Fe-58)+γ,(Fe-58)+n→(Fe-59)+γ,这些核素通过β-衰变,分别转化成Co-57、Co-58、Co-59,在经过中子俘获和(或)β-衰变生成Ni、Cu 等更重的元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宇宙中的物质都是在时空中结成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时空拓扑形式。这种拓扑形式是在自然规律下,引力、电磁力包括强力和弱力,遵守能量守恒(信息守恒)、角动量守恒(时空拓扑守恒)、电荷守恒、费米子数守恒(实物粒子),形成每个层次的费米子互绕运动拓扑形式,费米子互绕而包围的内部时空存储了角动量(能量);以“隐性光子”形式存储在物质时空拓扑的内部时空中;当物质拓扑形式变形、变换或破裂时,其内部时空中的角动量(能量)将以“显性光子”发出其物质拓扑变化信息。
宇宙中的所有元素都是以最简元素---氢,做为初始存在,然后,先凝聚成星云拓扑形态,再凝聚成星球(恒星),再在星球这个“熔炉”中“煅烧”各种元素(铁以下元素),将氢元素一步一步核聚变出铁以下的各元素,同时放出光子(伽玛射线等)能量和信息。
目前来看,宇宙中的质子以上的物质拓扑形态变化都是自然的、线性可分的规律“指导”下的变化。所以,核聚变自然发生规律是在铁元素以下。当然,不排除在特殊环境下,“线性拟合”出可聚变出铁以上元素。
铁以上元素,也确实是通过强大的引力“线性拟合”,“熔炼”出来---通过中子星物质,中子拓扑变换而得到铁以上元素。
目前看,自然过程是线性可分过程,是线性可分规律下的因果变换过程。但是,在人的意识流下,自然信息过程就出现了线性不可分规律下的因果变换过程。
人是宇宙的自然产物。宇宙自然的自洽变换过程“信息编码”出人这种,具有意识流的“产物”,具有非线性可分规律下的“产物”。也就是说,线性可分形式在自洽运动下,“形成”了线性不可分非线性规律。
未来的宇宙变化过程就是“加入”了意识流下的,宇宙信息编码过程。宇宙信息编码空间在何种“运动”、操作或“算符”下成为线性不可分信息空间,类似量子纠缠信息空间(不可直积表达)。
人类用对撞机探索物质深层奥秘的过程,就是“插入”意识流,而使得自然过程“非自然化”,形成了线性不可分过程,或对物质进行了“线性不可分编码”。
上一篇:如果《流浪地球》全球同步上映了,你觉得最终票房会超越《战狼2》和《阿凡达》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