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年味越来越淡,怎么增加年味?
乡情,社会,节日年味越来越淡,怎么增加年味?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谢谢!
祝大家新春快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小,其实折射的社会深层原因是很大的: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年味?怎么才算是年味?年。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年,本作秊。谷熟也。从禾千声。”年的本意是指谷物庄稼成熟了,农夫从地里背会收获的粮食。这个字到了今天已经从字形上看不出他的本意了。那么由此可以引申为谷物成熟,收获运回。
好了,我们再从社会现象上来分析这个“年”的原意。我们的祖先在上古时代对于时间的认知是由简略到精密的。先是看到树木的荣枯为一岁。也就是说树木从发芽到落叶,再到下一次的发芽这个时间段为一岁。祖先们通过长期的观察认为大自然的一岁和太阳年(地球公转绕太阳一周360°)的周期基本吻合。又通过长期的观测日影盈缩规律,制定了历法,时间的划分就进一步的精确了:一岁有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侯,约365个昼夜稍有多余。
我们再由社会现象和自然科学(历法的制定和运用)来推测民族的文化心理。中国古代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农业社会,在农业社会里,春种秋收冬藏。在这个生产过程中,人们只有进入冬季,粮食入仓之后才是最轻松的时候,俗话说“仓里有粮心不慌”嘛。大家忙碌操劳了大半年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剩下的漫漫冬季可以侃侃大山,看看戏,好好享受享受了。在这一岁的时间里,人们最高兴,最喜悦,最满足,最兴奋的当然是看到大包大包的粮食入仓进囤了。总之,最值得庆祝的事是对收获的庆祝。后来人们又根据历法中的一岁的最后一天和新岁的第一天两天来制定节日,好好庆祝庆祝,腊月三十(小月二十九)为小年,又叫除夕,象征着辞去了旧的一岁,正月初一为大年,又叫春节,象征着准备迎接新的一岁。总之,庆祝年(收获)的节日就叫过年。
后来,由于过年这个节日越来越隆重,越来越受到重视,节日的文化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人们慢慢习惯了把一岁的时间段叫做一年,慢慢的“年”的本意收获渐渐被人们遗忘,新意“岁”的含义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到了今天,“年”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
总之,庆祝一年来的收获,准备迎接新的一年的美好,是这个节日的最核心的主题和民族节日文化的丰厚文化底蕴。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工业社会,在工业社会里,收获,变成了账户上的一个个小小的阿拉伯数字,这一个个小小的数字是一连串的符号,和凛实的一仓仓,一囤囤的粮食比起来他是那么的单薄,冰冷,我们的收获喜悦感满足感没了。年底了,我们的房贷,车贷,压力更大了,商人要盘点仓储,结算货款,审计收支状态,合计盈亏,民工要面临着艰难,周折,坎坷,焦虑的讨薪之路。过年了,商人要面临融资,开张,招工等一系列的复杂问题去处理。民工再次扛着行李背井离乡,辞别妻子父母,踏上艰难,漫长,无奈,迷茫的打工之路。“年”这个无比美好的节日文化在焦虑,无奈,痛苦,冰冷的工业社会氛围中,变成了一个符号。你会对一个单纯的符号有感情吗?没有了祥和,满足,喜庆,热烈,团圆的社会氛围环境,“味”从何来?
要想找回曾经的年味,挖掘深层的历史文化底蕴,弘扬传播普及传统的民族节日文化,在今天的快速经济建设中回归到我们曾经遗失的精神家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年在心中 文明过年 年的层次 互联互通问候祝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爆竹声中一岁除,年的韵味有许多表打的方式,如下:
1.开门炮仗、拜年、占岁、聚财正。
2.祭财神(北方)正月初三:养日、烧门神纸、谷子诞辰、小年晨、“收年”正月初五:祭财神(南边)、送贫、开市正月初七:送水神正月初八:逆星、放生祈福正月十五:闹元宵、灯会、吃元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小时候很多玩具,玩耍的方式都不在了,有得只是记忆!过去的已经过去,展望未来!现在过年没有什么年味了因为更多的年轻人玩手机和电脑等,可以在玩以前的娱乐方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每个村建个风俗乡情道场,每个村民出资五十,大年三十老年人主持烧香礼仪,祀福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村民兴旺,仪式全村所有回家人都要抽些时间参加,增加乡情,提倡尊老爱幼!玩龙舞狮,强身健体,年后风俗乡情道场举行文艺,才艺表演,老少皆可报名参赛,适度奖励红包,有条件村级可村里给乡民发利是,或村里名望家族赞助,活动旨在拉近乡情民情,融合乡情,文艺,才艺出众参加镇风俗乡情大会!丰富精神文化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