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感觉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到底怎么了呢?
现在,淡了,新衣服感觉现在年味儿越来越淡了?到底怎么了呢?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长大以后对小时候的乐趣不在感兴趣了,家人可能不会团聚,没有聚在一起共同跨年的乐趣,所以会觉得年味越来越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享受的角度说,过年所能够给人们意识盛宴期待和客观存在,有时代需要的差距了。这也许就是年味淡的原因所在吧!具有痛感吗!也不是,我觉得作为国家性的、民族性的总结展望的时间,特定时间。年这个物质性和精神性的比较重。人们所能够获得的意识盛况的期待明显弱化了!因为很多人的期待,更高层次的期待不可能通过一次盛宴体现。不可能用低俗完全满足或者体现。
年,中国式的盛大节庆,应当有民族要义的体现。我们问苍天,人的意义是什么,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国家的意义是什么。能够回答好这些问题,年的意义和魅力就会体现了。
升华,生发,民族梦想和期待。社会道德的垂范。民族精神文化的体现。人间没有达到最美好,人类所面临问题很多,很多。可是麻药只能维持很短时间的快乐感受。而民族体现于国家层面,体现于长假的时空允许。我觉得应当有很多民俗发挥以及体现。也就说民族文化必须具有自我发现的时空。
当人们忙碌一年了,有这么一个长假,人们必然具有更广泛的选择和期待。会异地过年,会出国过年,但是文化和精神的盛宴,真实难得了。我们的民族文化面临着世界文化的波澜。我们的礼乐,我们的道德,我们创造,我们的各项建设和世界展望。苦难并不远。美好依然在,更美好必然存在,更美好的民族文化就在人民群众心中。正因为期待,正因为满足,而变得更高级了。这些高级的文明物质需要民族精华的奉献,以及国家级的意义体现。
可以说一种需要在心里,只是人间社会无处获得而已。是困惑,是迷失,是彷徨,是更好更高修养道德的展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信仰出现危机,老教世袭深化;
各地造教不止,多样说法难一;
愿有论道不够,出现真理未日;
谁都没法前进,困求多元想新。
自已政经说算;世袭文化独尊;
差异思想复杂;私欲人情淡溥;
民间互不关心;年味越来越浅;
个人认为难详;谢啦请予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猪”窝。每逢佳节倍思亲,少小离家老大回!亲不够的家乡土,喝不够的家乡水。
为什么现在人们感觉不到年味呢!
只能说现在人们日常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可以说天天都在享受着“年的味道”。
在计划经济人们缩衣节食的时代,人人盼望过年,孩子们盼望节日的到来,杀猪宰羊,过年有好吃的,有新衣服穿,好不热闹。
现在国强民富,在也不见长龙排队购买年货的景象,唯一的奢求就是回家和家人团聚的车票。
对家乡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不管自己身处何地,春节人们都渴望和家人在一起相聚,看望自己的父母享受着阖家欢乐的气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节从古自今一直以来都是很热闹很隆重的节日,家家户户有钱没钱都要过新年。为什么现在过年气氛反而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呢?记忆中以前过年是很神圣的事,规矩也很多,小朋友期望过年,为什么呢,原来生活水平低,一年到头很难吃到肉,很难吃到糖果,过年有新衣服穿……关键是以前没有升起打工时家家户户的人都在家里,过年时都在家,亲戚朋友相互走动的频繁,串门的也多,加之以前没有禁止放鞭炮,生活习俗一直保存老一套等等,(首先按辈分拜年,给家里最老的长辈拜年,逐个拜到,大年三十吃什么,一大家子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然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封压岁钱,初一清早起来本家本院拜年等初二给外公外婆家拜年,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给其他亲朋好友拜年,过了初七开始喊吃年饭,过年一直过到元宵节,就是有初一就要有十五)。而现在呢,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都富裕了,对过年就像小时候那样期盼了。加之现在天各一方的,即使还是回家过春节但都很难聚齐了。即使回家过春节也是匆匆忙忙的,春节的节目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了,年味也没有那么浓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年味在这些年来,越来越淡,那么这是人们在现在人情味越来越淡泊了吗?还是人们之间越来越势力了?还是人们对传统节日越来越忽视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