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的年味为什么越来越淡了?
现在,感觉,淡了现在的年味为什么越来越淡了?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第四年轻人的观念问题。这这是最重要,也是最严峻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在他们的心目中过洋节比过传统的民族节日要重的多。他们心中会想着如何过好情人节,却忘了要祭祖的清明节。他们会想着圣诞节,而忽略了元旦节。我觉得,对现在的青少年要加强传统观念教育和国学教育尤为重要,树立他们的民族精神和传承意识。
中华民族的传承习俗渊源流长,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不但要传承,更要发扬光大。这些传统的习俗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是我们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持传统,发扬传统,宣传传统,因为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一家之言,感谢评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现在有钱了,鸡鸭鱼肉天天都能吃,过年就和平常一样。过去就不一样了,因为穷,平常很少吃到鸡鸭鱼肉,都是要等到过年才能吃到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请。
现在的年味确实有点淡。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多。胡哥感觉最主要的是,现代生活,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极大地丰富了,原先过年那些比较简单的呈现形式,相比较现代,的确有些简陋。而且感觉年味变淡的主要是成年人,他们是和以前的生活对比,当然觉得年味淡。比如,不让放鞭炮了、年货不用一买一大堆了、看个红火不用等待期盼了,等等。年味和品尝食物一样,需要一个等待的过程。现在这些等待过程没了或者说短了,自然感觉年味变淡了。
可是,这个感觉也是在变化中的。不是必然的。下面贴一个胡哥前两年发表在纸媒上的文章。说的是鞭炮禁燃之后的年味如何寻找——
禁燃令实施的第一个新年,的确是媒体中报道的安静祥和的新年。许多市民担心会变淡的年味儿,却一点也没有变淡,反倒是有滋有味儿地过了一个新年——没了鞭炮的硝烟味儿,年味儿反倒变得更醇厚了。
你看,年前年后的媒体报道上能看出,好多地方比如长子县的方兴春节庙会、长治县的黎都新春会振兴、壶关县的太行欢乐谷等等,加上各个商家举办的各种迎新春促销活动,春节期间,吃喝玩乐购,样样年味儿足。特别是方兴庙会、黎都新春会等有各种传统民俗活动的地方,更是人满为患。这些正体现了今年年味儿的醇厚。
参加这些传统民俗庙会活动需要城里人开车前往,这就多了一个寻找年味儿的过程。成人不免要和自己小时候的过年情形对比,孩子们更是直接感受到了传统民俗庙会的精彩与魅力。这些都是以往守着电视看晚会看不出的味道——年味儿,需要参与才有味儿。
无论是以往还是现在,过年都是一件大喜事。而这个大喜事,需要一个与平常日子不同的方式来隆重度过,这才有了一年一度的过年习惯动作: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二十四的扫尘开始,一直到贴春联、守岁、拜年、走亲戚、赶庙会、元宵赏灯。这一系列的动作下来,就像一个仪式,完整地将过年这件大喜事,营造出了与庸常日子的不同味道。这就是年味儿从酝酿到发酵的整个过程。
这些充满仪式感的动作都需要我们亲身参与,小时候添乱、大了后亲自干,添乱中、实干中,一年就画了个圆满的句号,也就迎来了新的一年开始。
所以,鞭炮不是过年的必须物品,缺了它年味儿一样在,但是,如果不去亲身参与它的每一个步骤,年味儿就必然要淡一些。这么重要的日子,不应该敷衍地度过。要不然,将来连回忆都是苍白的。
所以说,年味变淡只是一个主观感受。胡哥看身处的这个城市,年味的确一年比一年浓,因为,过年找到了它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懂得品味的的人,什么都是淡的。你说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年味”,不应该是物质上的,而应该是文化上的。年味,其实说的就是我们传统的文化传承,是我们对生活的感触,是我们人际间的交流,是我们的精神生活需求。 年味越来越淡,并不是我们缺少对“年”的传承和营造,而是缺少对“年”的表达。人们对年有特殊情感,在过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吃好、穿好、玩好,因为这不仅仅只是过年时的事,而是象征着对过去的一年的祝福和对新一年的期待。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富足化,心情被快乐化,而“年”,实际上是我们想要努力去达到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然而传统文化的缺失和自身文化修养的不足,一眛生活上的富足最终满足不了我对精神文化生活上的要求,所以,我们感觉到年味会越来越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年味淡了,而是人民追求的生活目标越来越高了!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