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过年了,你认为什么是“年”呢?
春节,正月,除夕过年了,你认为什么是“年”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就是一年呗,过年,就是一年过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春节是汉族、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共同的习俗。
【年是什么呢?】 “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传说是: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踏壮稼,伤害人畜,“年”一来,树木凋败,百草不生;“百姓叫苦连天。但“年”有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所以每至年末除夕,家家除旧迎新,消灾祈福,贴红对联、张贴门神、燃放爆竹以驱赶邪恶,户户挂红灯、烛火通明,守更待岁。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把“年”吓得逃回海里,不再危害人畜。久而久之便成了过年的种种习俗。“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年的产生与农耕生活密切相关。它最初是指庄稼的一个成长周期。西周的农夫在农历的十一月间庆祝丰收和新年的到来,这被认定为是新年的习俗起源。但这时的年没有固定在某一天。到汉武帝时期,才正式确定农历的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春节开始定型。
“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中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甲骨文的“年”字就可以知道,“年”最初是一人背负成熟的禾的 形象,其实就是“年成”、“收成”,后来才引申作为“年”这一计时单位。《说文》曰:“年,谷孰也。”《尚书正义》引孙炎亦曰:“年,取禾谷一熟也。”
年者,为人类社会纪历。伏羲以前称为“载”。伏羲时期称为“岁”。继伏羲之后称为“年”。“年”是神农氏炎帝所创造出来的用以指导农耕劳作的纪历称谓,也叫农历年。“年”最初的概念是与季节的变化的周期性、农作物生长的周期性和人类生产的劳动的周期性相关,庄稼获得好收成,百姓们不免要庆祝一番,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节日。所以年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怎么来的说不上,怎么没有的也许能看得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越来越没有年味了,过不过无所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年”是一种思念吧,思念往事,思念过去。回想一下就要憧憬未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象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赶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回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着希望。
祝大家2020年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上一篇:高中生是否应该带手机去学校?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