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现在的春节没有以前那么有意思呢?
现在,春晚,过去为什么现在的春节没有以前那么有意思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什么都变了,人都变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的沒有年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以前过年,虽然物质条件不如现在,但那时候的人情味重。过年走亲戚,那走的是人情,礼物不多,礼轻情意重。感情也越走越深。现在过年,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人情却越来越淡薄。过年走亲戚,走的不是人情,是显摆,是任务,一天走五六家,七八家,每家坐十几二十分钟,抽根烟吹吹牛就走了。感情也越来越浅了。加上亲戚邻居间相互攀比,回家过年成了显摆装X,同时应付七大姑八大姨拷问,过年过节成了过劫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文化多样化,生活方式多元化,技术革命信息爆炸带来的时空概念变化,物质的极大丰富,生活目标的模糊化……。别说是过年,现在就是恋爱、结婚、生孩子,也好像没以前的那种感觉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实际讲的是“年味\"。说年味大致可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走亲访友体感愉悦度来品味。从物质上说主要是贫乏与富裕的截然不同的感受。小时家里平时能吃饱饭就是不错的,就盼着过年过节有点好吃的。记忆中这些“好“吃的东西特别的有滋味,而同样的东西现在是家常便饭了,吃起来怎么也没有那个时候的味道好。这就是俗说的\"饥不择食,饱而乏味\"之理所在吧。
精神层面的“套餐“应该说比以前丰富多了,但享用时就象是圈养的鸡没有山村里的土鸡那样味道鲜美香纯。由于精神层面感受的变化,也就直接稀释了走亲访友的年味,让我们感受没有以前那么味浓了。
应该说,这些变化是社会进步的结果。\"饱而乏味”吗!但同时也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与之适应的要求。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新历史条件下、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让年味浓郁如初之有效之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神马情人节圣诞节可以去宾馆,春节却只能在家看春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变味了!以前虽说穷,但是过得开心!现在不同了,各种攀比!比比谁家有钱啦,谁家发财了这些...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活水平提高
1、红包
过去过年过节孩子们走遍了亲戚才能挣来为数不多的几个红包,现在手机软件发红包基本天天都有,大家的期待值降低了。
2、年夜饭
过去的年夜饭是大鱼大肉,恨不能把一年没吃到过的好东西都在这一顿个吃了。现在有了外卖,商家也是各种优惠,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一天三顿里有一顿能老实在家吃就不错了,谁还会在乎年夜饭这顿里的年味。
3、衣服
大家现在很少有攒够了钱去买一件过年新衣的习惯了,平时基本看上了喜欢的就会收入囊中。过年的衣服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4、过年方式
很多人过年选择外出旅游,少了七大姑八大姨的亲切慰问,也就没什么年味了。
5、鞭炮
虽然不喜欢鞭炮,但我记得小时候窗外有了春晚尾声的炮响才是真的过年,现在基本没了。不过这是为了安全,挺好的。
6、烤火炉
小时候过年没暖气,一群人围在一起烤火炉,顺便烤点花生、馒头,现在不行了。但当年这不就是一个乐呵嘛!
上一篇:你会和老公(老婆)回老家过年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