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申论怎么写?
申论,材料,自己的申论怎么写?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关于以上三点,不信的话可以找以前的语文老师求证下。都是阅卷人,感受应该是一致的。
同时,下面的内容,我也会给出案例,供你自己去参考和打分。
同样不跑题的情况下,深度会有很多区分。
有一个国考真题是“幸福总是存在着缺陷”
材料主要说的是:当前人们各种觉得自己不幸福,造成上了心理上、事业上的各种问题。
只要答出:正视缺陷,才能拥抱幸福,大方向上都不算跑题。
下面我会给出几个思路。都是没有论证的。你可以感受下,如果你作为阅卷人,你会给多少分?
普通的思路:正视缺陷,才能拥抱幸福。 国家要加强教育,要注重心理健康建设,要完善制度。
解释了题目中幸福与缺陷的关系,算是正确破题了。但这个关系比较浮于表面。所以分数注定不会太高。多看几篇范文,你会发现有的范文就是这个思路。
好一点的思路:正视缺陷,才能拥抱幸福。缺陷就像一名严师,指出了我们的不足,给与了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国家要加强教育,要注重心理健康建设,要完善制度。
比上一个思路,多了斜体字部分。但恰恰是这一句对幸福与缺陷关系的深入理解,就能凸显出作者对“幸福与缺陷”之间的关系的理解更为深入。但这其实还算不上好。
这是我批改中遇到的一个作业。在我指出这位同学对幸福与缺陷的之间的关系理解还是不够深入后,他写出了下面的这个思路。
再好一点的思路:正视缺陷,才能拥抱幸福。缺陷是必然存在的。既然不能避免它产生,就要利用好它。缺陷就像一名严师,指出了我们的不足,给与了我们为之努力的方向。同时,缺陷也是一条教鞭,在鞭策着我们奋力向前,追求幸福。国家要加强教育,要注重心理健康建设,要完善制度。
比上一个思路,多了斜体字部分。你会发现,对于题目“幸福与缺陷”之间的关系,理解地更加深入了。现在能否理解我说的,“深度,也是分很多层的”。相比第一个普通大众些的思路,你会觉得这个思路能比之高多少分?
更好一点的思路:
下面的截图,是我昨天跟一个同学关于这个主题的沟通,聊天内容即我的思路。
幸福是人满足欲望后的心理感受。但人的欲望是会进化的。所以,自然也就存在着缺陷。反过来说,欲望/幸福 的形成,恰来自于缺陷的存在。 故,幸福与缺陷实则是必然共存的。
并不是说欲望不好,欲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
也不是说缺陷不好,缺陷是刺激欲望形成及推动个体去实现欲望的动力。
那么当前材料中的问题,其实属于什么呢?
①盲目设立自己的欲望。 欲望大自然好,但要考虑自身现实。超越实际可能性的欲望,反而会成为心理的负担。长久的得不到满足,甚至产生自我的怀疑。
②对缺陷错误的认识。 过于放大自己的缺陷和别人相对的优势,却没有发现自己有着别人没有的优势。 所以,他们没有把缺陷当成是自己的动力,而是一种阻力,一种逃避努力、害怕失败的借口。
然后,同学问:为什么欲望进化,幸福就会存在缺陷。
我回答:欲望进化,现状无法满足欲望,自然就产生了缺陷。
(特别补充:欲望的定位,即一个人对幸福感的定位。在这儿用欲望这个词,是为了便于你理解。如果是考场上,最好是用“幸福的定位”来替代。)
那我这个思路,就是聊天时随手打的。在词句修辞上,不如前面给出的优美。但,你是不是会觉得这个思路会比前面的思路分高?这就是我说的:思路是定档的。而论证、表达是决定你在某一档里面,能获得多少分数的。
要说如何写的有深度。 那是个长期的过程。
如果你比较公考和事业单位的申论作文题目,你会发现:公考的题目及对应的材料往往是偏抽象的。让你不太摸得到头脑。而事业单位的题目和材料则写的相对具象,你基本都能快速找到思路。所以,把抽象的题目具象化理解,即你的获取深度的方法。
比如:幸福必然存在着缺陷。
我的解题过程是:
①幸福这个词太抽象,具象些是什么?---- 是一种满足感。
②缺陷这个词太抽象,具象些是什么?---- 一些缺点或者劣势。有客观的也有自身的。
③幸福为何必然存在缺陷? -------- 因为满足感不可能一成不变。但你达到一个满足时,就会追求更高满足。而此时,当下现状对你来说就是缺陷。所以,只要追求幸福,就一定存在缺陷。
①和②比较容易结合材料提取。③需要结合材料,并融入较多的个人理解。
其实这句话的原意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结合着材料去理解的。
为何近些年公考的题目越来越抽象化?材料越来越隐喻化? 就是为了题目要求中的那一句:结合自己结合现实去理解。 题目的抽象化和关键材料的隐喻化,就是给个人的理解,腾出更多发挥的空间。而一旦涉及到个人的理解,必然会有深度的高下之分。
因此,我给你的大作文练习建议是:
① 第一遍练习时,按照考场的时间节奏来。写成怎样都不管。因为你需要适应考场节奏。
②第一遍写完后,仔细地、深度地再去思考题目和材料,尝试重新立意。此时,要给自己充足的空间。别怕什么:考试时不可能给我这么多时间想。 让你做练习①,就是为了让你适应考场节奏。但如果你的练习都是这种浅度思考的,那么你的解题和深度思考能力是上不去的。要想在考场上进行快速且深度的立意,有两个步骤:1,你先能立出深度的意来。 2, 你再通过刻意练习,加快自己的立意时间。 你得先达到能深度立意!!!!!至于通过练习能否在考场上快速立出来,那就听天由命了。但哪怕时间不够,你也至少能保证自己立意比之前强很多吧。想想我上面举的4个不同的立意思路。你能比之前好一点,那么分数就能高一点。至于能否达到一类甚至顶尖,那真和天赋有关。
关于立意深度,就讲完了。不过,突然想小聊下行测。
刚上面讲到要想考场上快速进行深度立意,你必须要做到两步:
1,你先能立出深度的意来。
2, 你再通过刻意练习,加快速度。
这两步,其实就是学习的一个定律:先掌握,再求快。
放在行测中看:当前很多人觉得现在有不理解的题目没关系,做题做多了,自然就能理解,就能会做了。不好多人说:刷个10000题,基本能考上么?
这话大体没错,但对新手存在较大的误导性。
行测,主要考察的是:简单规律的复杂应用。
仔细思考下我说的这个规律,以及想想你做过的题,是否属于这个规律?
通俗点说,就是需要你“举一反三”。
如果你没搞懂这个“一”,那就算做10000道题,那提高的也只是你原本的错误思维的解题速度。你会发现,不会做的题,还是不会做。断然不可能达到“三”。
所以,我的建议是,
①如果你处于初学阶段。那么每一个题型,你都要聚焦在这个“一”上。前期,尽量先练送分题(粉笔app上80%人作对的题)。这可以巩固你对“一”的理解。 然后,再去做50%左右人能作对的题。(先达到举一反二) 最后,才是做那些20%人能作对的题。(举一反三)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