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
现在,感觉,淡了为什么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无论是以往还是现在,过年都是一件大喜事。而这个大喜事,需要一个与平常日子不同的方式来隆重度过,这才有了一年一度的过年习惯动作: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二十四的扫尘开始,一直到贴春联、守岁、拜年、走亲戚、赶庙会、元宵赏灯。这一系列的动作下来,就像一个仪式,完整地将过年这件大喜事,营造出了与庸常日子的不同味道。这就是年味儿从酝酿到发酵的整个过程。
这些充满仪式感的动作都需要我们亲身参与,小时候添乱、大了后亲自干,添乱中、实干中,一年就画了个圆满的句号,也就迎来了新的一年开始。
所以,鞭炮不是过年的必须物品,缺了它年味儿一样在,但是,如果不去亲身参与它的每一个步骤,年味儿就必然要淡一些。这么重要的日子,不应该敷衍地度过。要不然,将来连回忆都是苍白的。
所以说,年味变淡只是一个主观感受。胡哥看身处的这个城市,年味的确一年比一年浓,因为,过年找到了它的正确打开方式。不懂得品味的的人,什么都是淡的。你说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时代进步了,吃的玩的与平时反差小了,就感觉年味淡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年味”,不应该是物质上的,而应该是文化上的。年味,其实说的就是我们传统的文化传承,是我们对生活的感触,是我们人际间的交流,是我们的精神生活需求。 年味越来越淡,并不是我们缺少对“年”的传承和营造,而是缺少对“年”的表达。人们对年有特殊情感,在过年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吃好、穿好、玩好,因为这不仅仅只是过年时的事,而是象征着对过去的一年的祝福和对新一年的期待。在过年的日子里,生活被富足化,心情被快乐化,而“年”,实际上是我们想要努力去达到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然而传统文化的缺失和自身文化修养的不足,一眛生活上的富足最终满足不了我对精神文化生活上的要求,所以,我们感觉到年味会越来越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是年味淡了,而是人民追求的生活目标越来越高了!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句话:年味不浓,不仅仅是物质极大丰富造成的,也是传统文化的稀释造成的,这一切归咎于商业的超前节奏。
人们对新年的期盼不在寄望于美食,鞭炮声响的氛围,年,现在仅仅是一个团聚的符号。有钱人天天过年,没钱的在现在,也可以隔三差五吃个美食。对于洋节日的重视,甚至比过年还隆重!
比如说上海市中心各大商场,就在今天就把圣诞节的松树搭建好了,对于过年,这个城市的年味太过稀松平常,不是美食不多,不是不让放鞭炮,而是现代的城市都在向其看齐,生活场景太过西化,人与人的关系也非常疏松。自然年味就淡化了。
现在的人们害怕过年,儿童也不再翘首企盼新年的美食和新衣服新玩具,大人自己都写不好汉字,整天玩手机,一个按键就买回了所有的年货,出门在外过年回家逛街,可能也就看看家乡的变化而已。
现在的人害怕过年还有一个原因,除了日常吃的美食太多,影响健康之外,还怕自己老。时间过得飞快,刚过年,感觉又要过年,这个节点提醒人们又老了一岁。岁月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
以前过年,在农村,提前两个月准备年货,风干腊肉,杀猪杀羊腌制各种肉类,现在呢?还不如个圣诞节受到的关注度多?
因为圣诞节可以引发商业氛围,进行促销,商业社会的催人奋进无形中加速时间的流逝,一点都不会给你温情的留恋,把时间催的无比之快,人真的不是在风雨兼程中老去的,而是在一个瞬间老区的。
商业催促时间加快还表现在月饼节。月饼节过了之后,一年基本上也就玩完了。比如月饼生产厂家在夏季就打出月饼的礼盒装,预定方式。天哪,你看到之后,感觉他们就是时间加速器,是他们在鞭打时间快马加鞭。
没看很多三十几岁的未婚女的,发着美食在朋友圈,还要摆放几个卡通人偶,画外音自称:本姑娘还是宝宝。其实类似的卖萌,无形中是对年岁的抵触,潜意识害怕新一年的到来。
很多人,在每个月结束前一天,都会在朋友圈发布岁月静好的感慨,比如:再见11月,你好12月。盼望着盼望着,新年来了,春天来了的希冀却淡了。
快节奏的生活催促人们对传统节日不在期盼和留恋,因为生活变了样子,年味自然就稀释了。好吃的可以随时吃,好衣服可以随时穿,天天可以过年,过年就成了一个象征意义的符号了,年味就大打折扣了。
最后我祝大家2046新年快乐!
上一篇:Nike篮球鞋哪个更适合压马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