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过年要怎么过才有年味呢?
都是,的人,现在过年要怎么过才有年味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现在物质丰富,去商场买年货虽然没有小时候那么隆重了,但是刘德华的《恭喜发财》是要播放的,商场气氛还是无比的热闹和欢庆的。
二:大扫除
以前过年大扫除让我们无比欢乐,时不时可以从沙发底下床底下扫出许久不见的玩具。在我心中,大扫除是要过年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标志。
三:贴春联,挂灯笼
小时候只要看到满眼的红红火火的春联福字焕然一新的神像,就感觉很喜庆,现在可能很多家庭就不挂灯笼了,但是福字是要有的,春联是必备的。
四:包饺子
饺子是新年的主角,一家人边聊天边包饺子,里面偷偷包点糖果,吃到的表示来年甜甜蜜蜜,饺子不能吃完,象征着“年年有余”
五:拜新年
小时候喜欢拜年是因为可以收到红包,吃到很多不同的糖果,现在拜年更多是和许久不见的亲戚朋友一起唠会家常,联络感情。
六:祭祖
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有的地方是除夕祭祖,我们老家是初一祭祖。人们都是希望通过这种仪式,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思念,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康泰。
现在很多人都在感叹没有年味,可能因为如今物质水平提高了,很多好吃的平时也可以经常吃到,漂亮新衣服随时都可以买;也许因为交通便利了,和亲朋好友隔三差五就能小聚,微信随时都能视频聊天;又或者是单纯的由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感觉新年没有了气氛。
我感觉,只要一直保留着老一辈的传统,对过年充满仪式感,年味还是会有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过年就应该热热闹闹的去过,亲人的团聚,在一起吃年也得饭,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这样的过年特别的幸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情味就是最好的年味。
告别贫穷、住进高楼、接入网络的现代人,开始真诚地怀念起传统的年味。回过头来看看,我们怀念的这些年味,背后都是浓得化不开的人情味。
年夜饭里,除了浓郁的滋味与喜乐的气氛,还流淌着传承了两代以上的家族情感。夫妻、母女、父子、兄弟姐妹之间的温情,全都浓缩在热气蒸腾的菜肴里。大年初一的早上,从长辈的手中接过新年红包,还会附带几句叮嘱,是这个时代少见的最真心的祝福。出门拜年,遇到相熟多年的邻居带着裹成球的小孩子,随手给出一个小小的新年红包,一如我们年少时从他们手上接过压岁钱。代代交替,生生不息,时光的流动在中国的年俗里显得自然而生动。
人情味在,年味就在,我们怀念的春节就不曾消失。今年春节,把人情味传递给久别重逢的家人,给分隔两地的亲戚,给一起奋斗的同事,给曾经的同窗,也给网络上萍水相逢的每一位。
不是年味淡了,是表达方式变了!当鞭炮声、硫磺味组成的年味渐渐消失,新的年俗也在逐渐崛起。也许是一起打一盘手游,也许是预定好了饭店的年夜饭,也许是一同在弹幕网站上吐槽春晚,也许是在海外的旅途上迎接新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还能感到浓浓的年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友邀。
说实话,还真不知道怎样让过年有年味。
在城里,过年空城;回到老家,也就是吃吃喝喝拉家常,偶尔搓几把。小时候乡下的那些舞龙舞狮的场景,那些走街串巷的民间艺人,都已经难得一见了。
想起有次坐出租车,一位来自河南的师傅唠叨着,说的也是现在过年,已经没有年味了。平时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到乡下,无非也是吃着喝着,或者在牌桌上打鸡血,对于传统,似已远去了。当时对师傅说的,大意是国人穷怕了,现在都琢磨着赚钱一事,也就顾不上其他。等到国人都衣食无忧,自然就会想起“过去”的味道。
实际上,回归传统慢慢已经成为许多国人的共识。从最高决策层到普通吃瓜群众,都有了对传统文化回归的欲望。众望若如此,归就成为必然。只不过这个过程,也必然是缓慢的。
春节也当如此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亦为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人们都希过年要有年,不同地域的人们庆祝春节的方式不尽相同,所以各自有自已的过法,有不同的年味,共同的年味:喜庆!
重庆人过年的年味,其实是从杀一头年猪开始的。
在重庆农村“管它有钱没钱,先\"杀个肥猪好过年!”
重庆人过年常挂在嘴边的话:
过年前,重庆人都会宰头猪
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吃一顿热热闹闹的刨猪汤
亲朋好友围坐在丰盛美食桌前分享快乐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带来的不只是热火朝天的年味
也寓意着来年大丰收
杀好的年猪几乎都被拿来做腊肉、香肠了
灌香肠一般都是妈妈、婆婆的事
现在还能想起她们一边灌肉
一边用针扎香肠放气的场景
那时候的我们,就喜欢在旁边跑着玩着......
熏腊肉香肠的时候,一堆人围着火坑
一边聊着家长里短,一边守着熏肉,很有感觉
上一篇:立春那天算过年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