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越贫困地区过年越有年味?
贫困地区,压岁钱,都是为什么越贫困地区过年越有年味?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越贫困地区过年越有年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日子越穷,年味儿越浓
不管你承不承认,现在的年味儿,确实淡了。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很多,有的人认为是条件好了生活方式变了;有的人认为是在西方节日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没落了;还有人认为自己长大了,而曾经“爱折腾好热闹”的父辈们变老了。
翻看一张曾经网络热传的《1982年春节定量商品供应目录》,似乎能揣度一二。
那时,物资的匮乏,格外凸显了年的丰盛和重要性。
从下面这张定量供应目录,我们可以看到,小到花生、黄豆、粉丝、鸡蛋,大到猪肉、带鱼……都是每户限量供应凭票购买。
不仅每户限量,城区与郊区的待遇和供应量还有所不同,皮蛋、鲜蛋、糖货等物品,郊区的人还买不到。
这在物质丰足的今天,是很难想象的。
了解这一背景,似乎更能体会那个年代的春节对于国人的意义。
只有在春节时,这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里,才能够享用到平时难得一见的糕点、干果等稀罕物。
作为一个不在年青的我,转眼也到了“怕过年”的年龄段。
但是在儿时的记忆中,年似乎承载了很多期待。
话说很多年以前,一直生活在农村老家,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年味儿和热闹劲儿,真是现在比不了的。
穿新衣、放鞭炮、领压岁钱、好吃的“可劲造”……
当然,最记忆犹新的体验,是领到压岁钱。
那个年代,似乎都是大家族居多,类似我们这一支,在我这一辈男孩女孩加起来就有十多个。
每到大年初一,便会集体到爷爷奶奶家拜年。
呼呼啦啦围一圈,挨个磕头拜年领红包,由于孙辈人太多,所以爷爷奶奶每年的红包都是定额的,每人一块钱。
对于那个年代的小孩子来说已经不算少了,起码让我实现了“口香糖自由”,我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口香糖是8分钱一个,价格很便宜,口味也要比现在甜很多。
老版人民币,一张“大卡车”(1分)+一张“大飞机”*(2分)+一张“大轮船”(5分),加起来正好8分,是我最常用的“组合”。
关于压岁钱,相信很多东北小孩都有着共同的记忆和熟悉的场景:每逢别人给压岁钱时,父母都会和对方客气一番,那肢体动作就跟太极推手似的,来来回回要推好几次。
这时候给压岁钱的长辈或亲友,都会说出那段经典说辞:你看你咋这么外道呢,快别撕吧了,你咋这样式儿的呢,这是给孩子的,压岁钱一定得收着,别撕吧了,快点儿的,快把红包收起来……
而通常情况下,红包基本都会被父母要回去,还会安慰你:先帮你存着,等你长大了给你,之后可能给个块八毛的就把你打发了。
小孩子们,转而会将这“贬值”的红包,换成平时爱吃的麦丽素、无花果、大大泡泡糖、喔喔佳佳奶糖和小擦炮、小摔炮……
记得作家王蒙曾回忆他小时候过年的场景:“小时候过年特别激动,因为能吃上一顿肉,因为包饺子,因为穿一件新衣服。”
现如今,天天吃肉都不是事,只要你愿意,可以顿顿包饺子。
年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年味儿,吃肉包饺子早已不是衡量标准,从吃的、穿的到用的,一切都在变化。
物质丰足的同时,似乎也在无形中削弱了那份对年的期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贫困的地方人际关系单纯,人与人之间情感质朴而真诚;生活节奏缓慢,头脑无须思考担心纷繁复杂的乱七八糟的问题,生活显得悠然而知足;人与人之间互相串门,递香烟,放编炮,互问好,拉家常,谈古今,其乐融融。显得年味十足,让人心旷神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因为贫困地区人民赚钱不易,所以除了必须的工业品要购买外,其他很多东西都是自己生产的。此外,贫困地区还有自己的过年风俗。
我的家乡湖南省,经济总量居中国第八位,是中国经济十强省份之一。由于人口6800多万,人口众多,所以湖南又是中国穷人比较多的省份,是中国政府扶贫攻坚战的主战场之一。湖南农村,很多人种地,养猪、牛、鸡鸭鹅,过年期间,大家蒸甜酒,打糍粑,杀鸡宰鸭,杀年猪,加上放烟花爆竹,贴春联、门神,挂灯笼,过年味十足。
我的家乡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这里过年期间特有的舞香火龙,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正月初十到十五,汝城农民舞香火龙,观众是要红包的。尽管如此,汝城香火龙历经岁月沧桑,始终不衰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真实淳朴,不攀比物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贫困的地方,更有年味!
是因为,大家把一年的寄托和祝福都期待再明年,一种期待就成了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就是仪式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