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们家乡春节有什么习俗?还会保持习俗吗?
我的,风俗,长辈你们家乡春节有什么习俗?还会保持习俗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你们家乡春节有什么习俗?还会保持习俗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饶有趣味的春节风俗
世外易者
9小时前 · 文化领域创作者
我的老家在我国东北的辽西山村。时光倒推到六十年代之前,那个时代正是我的少年时代,是我人生中最有意思的时期,也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时光。尤其是那时的过春节的一些风俗,令我终生难忘。今天翻出这些记忆,依然感到蛮有趣味。
那时乡村过年有句俗语叫“过正月,闹二月,稀稀落落到三月”是农民家庭一年中最快乐的时光。我的老家农村,一进腊月人们就张罗过年的事情了。具体事情:一是要大扫除,俗语叫“扫房”要把一年的灰尘,彻底清除扫掉:二是要“表墙”,因那时都住着土坯房,为换然一新,人们买些旧报纸,熬些浆糊,把土墙装表一新。三是蒸豆包,买些黄米或江米,红豆或绿豆,蒸些豆包,或装一缸或两缸,吃豆包,食酸菜,过年之常餐,当时之美食。四是杀猪,人们为过好年,提前几个月或一年就养了猪,以备过年之用。杀猪那天,预备酒席,请父老乡亲,酒肉招待,以示一年来亲情,乡情或友情,其乐融融,自不言表。五是做豆腐,吃过后剩余压成豆块,以备节日炸丸子,过年食用。六是年前一二天贴对联,挂年画等。
过年的前一天,人们还要沐浴“净身”,擦亮灯具,以及清理其它过年的东西。到此,过年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到大年三十这一天,全村人都在准备午间酒宴,家家酒肉飘香,户户红红火火,小孩换上新衣,在街上欢乐玩耍,一派浓浓的节日气氛。年三十午宴之前,全村鞭炮齐鸣,震天动地,轰轰烈烈。然后烧香拜佛敬祖宗,方进入午宴之时。全家老少按人伦礼节就坐,由家中长辈动筷开席。吃饭饮酒中欢声笑语,十分祥和。饭后即准备年夜饭,剁馅,和面,包饺子。在除夊夜,长辈会告诉你,不要乱说话,据说好话坏话,年后都会应验的。
晚上十一点,为古时子时,即大年初一的开始。过来俗称“发子”即发在子時之意。这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湧向村庙,给天地仙佛烧香上供,然后燃放烟花炮竹,又是一番激烈热闹的场面。其意思是,祈祷天地神佛保佑,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发子”完后,每家大人领着孩子们,打着灯笼,去给家族各户长辈拜年磕头。长辈也会拿出零钱赏给孩子。其场面很有感染力。回家后吃年夜饺子,然后休息。
大年初一早上,一阵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后,把我从美梦中惊醒,大人招呼起床,吃饺子,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天,人们喜庆之情溢於言表。全村人又是一次集体行动,俗称大拜年。这次行动超出家族范围,挨家挨户问候乡亲们,过年好!并给乡亲中长辈磕头拜年,每家会拿出香烟茶水,热情招待前来拜年的人们。场面十分热烈,并充满祥和之气。大年初一就是这样热烈闹地度过了。接着庆大年初三,其意在於,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三在百姓心中是大数,万物都从它所生,所以要庆初三,吃饺子,迎吉祥。到初五,俗称“破五”,还要庆,这次是上香祈求上苍,破掉“五黄煞”,以达趋吉避凶之意。从此,这个大年就算基本过去了。
元宵节,即正月十五,就要到了。各村(屯)民间自发组织“秧歌队”,大约在初十之前完成。然后在本村屯,热闹三天,然后去其它各村屯,领秧歌队大拜年,时间为三到五天。我清楚记得,每年正月十四这一天,乡里各村的秧歌队都先到我们屯拜年。一晚上最多来十四伙秧歌队,全屯四个场子,从东而来,到南,到西,到北结束,为了表示乡亲们的热情,有些秧歌队还要派饭吃宵夜。一夜鼓乐喧天,灯笼火把,如一条火色长龙,屈曲前行,总不间断。古诗云:“一夜鱼龙舞”并不夸张。秧歌队,唱引子,耍狮子,舞龙灯,好不热闹。这个是乡亲们,一年中分忧解愁,无比欢乐的一天。
过完十五元宵节,还有二十五老天仓,以及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赶庙会,人们非常熟悉的风俗,自不必多说。少年时期的过大年风俗,余虽已年过花甲,但至今回忆起来,印象十分深刻,感到回味悠长,很有意思。
过去小孩盼年盼节,只为能换一身新衣裳,吃上几顿肉,几顿饺子,看看秧歌而矣。而现在大可不必了。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日子愈过愈好,想吃什么,想穿什么,手到擒来,随心所欲。尤其是戏剧,电影等其它娱乐节目,在电视上,手机上,随时都可以看到。所以人们对年节的概念逐渐淡泊,一些过年风俗,亦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渐行渐远。但这个过大年的风俗,在我的少年记忆中,难以抹去,留下了终生的印记。
相关搜索
大年三十除夕夜
大年三十放鞭炮
拜年吉祥话
除夕夜
小时候过年
大年三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春节肯定是一样的习俗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