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时春节有哪些风雅的习俗?
这一,青衣,正月古代时春节有哪些风雅的习俗?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与文化趣闻,带你发现更大的世界~
参考文献:
——————
·《后汉书·礼仪志》:穿青衣迎春立春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春旛,施土牛耕人於门外,以示兆民。
·《后汉书·礼仪志》:立春旛,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
——————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
·《荆楚岁时记》:至新年十二曰,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
·《荆楚岁时记》:岁前,又为藏彄之戏。叟妪各随其侪为藏彄,分二曹以校胜负。
·《荆楚岁时记》: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
——————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汉武帝)既至,女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时伸。由是得幸,号曰拳夫人。
——————
·《风土记》: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较胜负。
——————
·《辽宫词》:君臣团坐笑藏阄,宴上分明共几筹。
(此处“藏阄”,为辽代延伸玩法,加入礼仪规矩,但本质与藏彄并无区别。)
——————
·《本草纲目·菜一·五辛菜》: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
·《帝京岁时纪胜》: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
——————
·《正旦蒙赉酒》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
——————
·《本草从新》:侧柏叶,最清血分湿热。
——————
·《四民月令·正月》汉·崔宴:正日进椒柏酒,椒是“玉衡”星精,服之令人能老,柏亦是仙药。·《四民月令·正月》汉·崔宴:进酒次弟,当从小起,以年少者为先,各上椒酒於其家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人过春节非常有意思,若论风雅习俗,还是古人“最会玩儿”,我们现代人与之相比,简直弱爆了~!
一、穿青衣,迎佳节。
在现代,“青衣”二字多用于京剧等戏曲之中,但在古代,尤其是汉朝,青衣除了是一种官服外,更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在立春这一天,汉朝百姓皆穿青衣,以迎春节,而郡官以下品阶的官员,则必须要穿戴青帻。
帻又称巾帻,是汉朝时期首创的巾帕,主要用来包裹长发,遮掩发髻。
百姓穿戴青衣,官员头戴青巾,共同守望春节,这便是汉朝人度过春节的乐趣之一。
《后汉书·礼仪志》:穿青衣迎春立春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春旛,施土牛耕人於门外,以示兆民。
二、奏乐起舞,东迎新春。
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皆以绿为正,象征万物生机。
而红为兴,象征天下繁荣昌盛,所对应的方位正是日出的东方。
所以汉代在春节当天,不仅要穿着青衣,皇帝与百官还要前往皇城东门,举行盛大的迎春活动。
东门上高挂朱红彩带,皇帝率百官祭拜祖先,以皇家之礼,奏歌起舞,与百姓一起,共迎新春到来。
《后汉书·礼仪志》:立春旛,施土牛耕人於門外,以示兆民。
三、食七菜粥,去晦迎新。
春天是万物萌芽的季节,在重视农耕的古人眼中尤为重要,再加上“七”这一数字,被中华古人视作祥瑞之数,因此人们会在“正月初七”这一天,以七种蔬菜或农作物,熬制成“七菜粥”,也称“七菜羹”,边饮粥吃菜,边欢度佳节,祈求来年好运,五谷丰登。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
而正月初七这一天,也被称为“人日”,因为民间传说,女娲便是在农历的正月初七创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便由此命名,也称“人节”。
然而七菜粥并不能一次姓吃完,一定要留一部分到正月十二,然后丢弃于门前街面,代表去除晦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至新年十二曰,则弃之街衢,以为去故纳新也。
四、藏彄(kōu)之戏
藏彄,也称“藏钩”,是一种由汉朝宫廷内发明的游戏,始创于汉武帝时期。
相传汉武帝的夫赵氏,她刚从生时,紧握双拳,很难伸张。
直到年少时的汉武帝刘彻经过她身旁,竟奇迹般的使其双手伸展,并从掌心现出一枚“彄”。日后刘彻登临帝位,娶赵氏回宫,便取名为“钩戈夫人”,正是取自于当年“拳显藏钩”之轶事。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传》:(汉武帝)既至,女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时伸。由是得幸,号曰拳夫人。
此后汉朝女子们,纷纷效仿钩戈夫人的双拳紧握,在掌心中藏握钩彄,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人人热爱的民间游戏,即双拳中只有一拳藏有钩,再让别人来猜,连猜三筹皆准,则为胜,猜中者便有奖励,猜不中则罚酒或吟诗作对。
之后更逐渐演变成为除夕当天的必玩环节,再后来,便最终形成一种酒宴上的助酒项目,往往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对而坐,玩一把藏钩戏,便能使气氛热闹,乐趣非凡。
《荆楚岁时记》:岁前,又为藏彄之戏。叟妪各随其侪为藏彄,分二曹以校胜负。
《风土记》: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较胜负。
《辽宫词》:君臣团坐笑藏阄,宴上分明共几筹。(此处“藏阄”,为辽代延伸玩法,加入礼仪规矩,但本质与藏彄并无区别。)
五、食春盘,咬春
许多朋友可能会将这二者混为一谈,其实不然,“咬春”与“食春盘”,其实是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食春盘“,正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便是因为冬天气候寒冷,吃萝卜等带有辛辣味道的食物,有助于体热活血,所以这一习俗,便被沿用进春节之中,在守岁宴开饭前,人们便会端出五味“辛食”,呈在一面小碟中,摊开摆放,便是形成一道”春盘“,其中的菜品多达五种,全是带有辛味的食材,如葱、韭菜、蒜、蓼蒿、芥菜,此菜便因此命名为“五辛菜”,又称“五辛盘”。
《本草纲目·菜一·五辛菜》:五辛菜,乃元日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谓之五辛盘。
第二部分则为”咬春“,即将上文所说的五辛菜与鸡肉、生菜等食材一起卷成春卷或春饼,大口嚼咬,以此品尝新春气息。由此,先食春盘,再咬春饼,便成为唐代一种特有的迎新方式。
上一篇:不会拒绝别人的人,该怎么改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