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历史上,怎样才能避免藩镇割据一方事件发生?
藩镇,地方,士族历史上,怎样才能避免藩镇割据一方事件发生?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历史上,怎样才能避免藩镇割据一方事件发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藩镇割据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军政合一的地方政府)权利过大,导致地方政府有力量能中央政府进行抗衡。只要中央政府能控制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取消地方政府拥有军队的权利,就不可能存在藩镇割据的现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请参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制度,虽然避免了藩镇割据,但也造成了军事上的积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
但由于一方面,唐朝广大的疆域需要唐朝在远离中央的地方作战;另一方面,唐玄宗时期,府兵制已完全破坏,开始实行募兵制,这必然会造成兵随将走,将领拥兵自重,无形中其实已经提供了藩镇形成的条件。
且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后来权力逐渐扩大,兼管民政、财政,掌握全部军政大权,形成地方割据,常与朝廷对抗。
自从唐末黄巢起义开始,中央政府政令名存实亡,地方藩镇相互征战不休,混乱加剧,在短短不到一甲子时间里,中原就出现了五个朝代,周边相继出现了十六个政权,史称五代十六国。
到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就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杯酒释兵权后就采取与士大夫共天下的国策,以文治武,大力打压武夫。造成了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军事懦弱的宋朝,最终被蒙元灭亡。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诸子为王,坐镇一方。并为加强统治,晚年大杀功臣,最后被四子明成祖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多了建文帝的皇位。明初期,由于武将功劳大,多有封爵。武官势力大于文臣,待和平时期文臣治理的优越性,文官实力大增,尤其是土木堡之变,
开国武人勋贵及靖难功臣被消失殆尽,文武制衡成为幻想,明皇只能通过内廷宦官来制衡文臣。
待到清末民初,又出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了。我党统一中国后,确立了以党治军,党领导一切的治国理念。消除了军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加强中央集权,消弱地方及军事将领势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送元明清都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一点中国的帝王们整整摸索了两千年之久。
最开始,周天子时代分封制,将各个功臣分封到封国中做诸侯,这种分封是实封的,封国的行政军事财政大权全部由封国内的诸侯说了算。
这种方式效果很明显,制造出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一票的割据势力。西汉时期,刘邦改进分封制,具体措施是只封姓刘的,他认为这样大家就好歹还是一家人,然而七国之乱证明了,带有实封性质的分封造成割据几乎是必然的。
于是,从汉朝之后,除了某些奇葩朝代(司马炎脸上红肿),爵位分封大都成为了虚封。
秦朝创制郡县制代替分封管理地方,汉朝承袭秦制并且大大发展,然而,随着王朝持续时间变长,东汉末年,由于朝廷宦官外戚世家官僚掌权,中央无暇注意地方,许多地方官对于管辖地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大,酿成了汉末大分裂的局面,地方豪族经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而垄断地方乃至朝廷的官职,最终形成了士族,士族在南北朝几百年的历史上影响甚广。
为了打击士族,还有通过军权成长的门阀,帝王们从隋朝开始尝试将平民中的佼佼者引入朝堂与士族对抗,而引入的方式便是科举制度,通过科举制度,底层平民突破门第限制进入朝堂,他们没有根基,只能依附于皇权,士族开始衰落。但是正所谓按下葫芦起了瓢,刚刚把士族按下去,地方武将又开始崛起,唐朝中后期,在中央有士族与平民争权的“牛李党争”,地方则是各路节度使军阀互相征战。
到了宋代,为了抑制地方武将的势力,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太宗定下以文驭武,重文轻武的政策,终宋一朝,武将,士兵地位极其低微,其名将多半以悲剧人生告终。
以文驭武固然解决了武将割据的隐患,但却造成了两个问题,
一是军队战斗力急剧下降,终宋两朝,其对外战争的能力远远不如汉唐,两宋皆为北方游民民族所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