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些95后总是很焦虑,焦虑的根源是什么呢?
问题,心理,痛苦有些95后总是很焦虑,焦虑的根源是什么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些95后总是很焦虑,焦虑的根源是什么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95后总是焦虑,根源是什么?算一下,95年出生的孩子们,现在要么在工作,要么应该已经在深造学历了;那么,95后到2019年的今天,还有一大部分群体,如果真的是焦虑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出现的更多,又是为了什么?
分离性焦虑
分离性焦虑的特征是对离家或与依恋对象分离存在过度的害怕或焦虑。具体可表现为持续的担心,害怕自己不能面对独自的生活习惯,这里可能包括自己不能照顾自己,甚至会被绑架、遭遇其他事故等。
所以,一些刚离开家的学生,在与父母分别初期,都会出现类似的焦虑,甚至在真正分别之前已经开始担心了很久。所以一部分孩子表现出来的是不愿离家或拒绝离家,很多学生可能在外读书期间还会要求家长陪同。
广泛性焦虑
广泛性焦虑表现出了的是个体的持续的、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紧张和不安,对现实中的很多问题过分担心,这里要求病程达6个月以上。
进来很多网友朋友总是问我“为什么我总是出现一种不安感,又找不到不安的根源在哪里?”其实,这就是广泛性焦虑的特点,这类患者经常出现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好像总是感觉自己有什么不幸要发生。
焦虑与这些因素有关
一、遗传,有研究显示,焦虑症的个体遗传度在30%以上,而焦虑之中的惊恐障碍,遗传倾向更大。
二,生长环境,不良的生长环境,如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等;再或者另一种极端,如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受到父母的保护,导致个人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抗压能力较差者,很容易产生情绪变化。另外,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也容易使孩子出现焦虑
三,心理冲突无法解决:根据心理学的解释,产生焦虑的根源往往由于心理上某种冲突无法得到解决,而焦虑恰恰属于一种消极的防御机制。
四,对于青少年来说,还可能存在下列应激因素:
1、与新生刚步入大学校园,需要适应学习、生活环境及人际交往关系的变化;
2、学习成绩、恋爱结果等;
3、出身环境,经济条件:相对来说,农村、高考成绩较低、自身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可能出现焦虑可能更大,因为由于家庭经济、学业压力、来自亲朋的关注度等因素,可能存在适应性差、与人交往敏感、自卑等问题;
综上,我只是最青少年的焦虑做了一些总结和假设,但对于题主所说的95后总是焦虑,我认为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个体。产生焦虑症状的原因复杂多样,除了与其自身的人格特征即上述我论述的观点相关外,还可能涉及性别、健康水平、父母受教育程度等。
这里,我还需要解释一下,对于焦虑,几乎每个人都存在,而且适度的焦虑往往使人能够有紧迫感,促使人不断的努力和进步,所以从这一点来讲,我们需要正确看待焦虑。而当焦虑的限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时,就需要我们及时的寻求帮助了,可以找人倾述,也可以找心理医生,严重者可以短期服用药物来治疗,总之,焦虑虽然普遍,但只要合理面对,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后面我将持续更新相关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等所有所谓心理、精神疾病的真相与解决之道
心理和精神问题是当前非常严重的一个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孩子中也越来越多,实在让人痛心疾首。由于不明真相和解决之道,多少人沉浸在别人无法想象的内心痛苦和绝望当中,甚至想放弃生命。也造成无数家庭濒临崩溃。我作为一个从二十多年心理痛苦中走出来的人,发自内心地想帮到更多和曾经的我一样痛苦的朋友。
首先,我想要告诉大家,选择结束生命是一个极其错误的选择。结束生命并不是痛苦的结束,而恰恰是另一个没有尽头的更加无数倍痛苦的开始。生命永远不会结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义。
其次,我想告诉大家,所有所谓心理和精神疾病,无论什么类型,无论自认为多么严重,无论身心症状多么复杂,都不过仅仅是一种外在表现而已,也就是说仅仅是症状,是结果,但并无实质病变。这些所谓心理和精神疾病为什么难治愈?是因为我们大多数当事人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本质、真相和根源。如果找到了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无论问题轻重,无论情况多么复杂而又与众不同,任何问题自然都会迎刃而解。所有心理和精神疾病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不同的人的情绪、躯体症状表现不同而已。由于症状可谓千奇百怪,人人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病名,但痊愈的过程和途径是完全一样的。
那么,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是什么呢?
心理和精神疾病首先表现为各种负面情绪,比如傲慢、刻薄、愤怒、仇恨、冷漠、痛悔、恐惧、焦虑、渴求、忧伤、无助、吝啬、贪婪、发火、怨恨、绝望、报复、自责等。这些负面情绪本来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绪,就像呼吸一样。倘若能像正常人一样,不去理会它,让它们自然过去,也就不会产生所谓心理和精神疾病了。可是我们却把它们当作一个问题去解决。本来就没有问题,因非要解决它反而产生了问题,并恶性循环下去,越陷越深。这些情绪又怎么可能解决掉呢?这本是人之常情啊。如果我们去关注它或解决它,只会产生更多的问题,这就是心理和精神疾病越解决越严重的原因,因为这是南辕北辙,方向反了,根本就不需要解决。只要我们不去关注它,解决它,随着时间它就很快自然消失了。如果非要去解决的话,除非把生命解决掉才能没有负面情绪。这也就是很多人越解决越严重,直至绝望,甚至最终选择走向绝路的原因。
一般的人遇到负面情绪很快就放下了,但我们不行,非要解决它,哪怕鱼死网破,结果越来越严重。殊不知,不去解决问题,转而放下问题就解决了。根本没有什么需要解决的,根本没有什么心理和精神疾病。这些压根就不需要管的问题在我们把它当成一个问题去解决的过程中产生了所谓的各种心理和精神疾病。
情绪和身体是相关的,负面情绪也会引起一些生理和躯体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各种检测结果和躯体症状。其实,这些变化只是负面情绪引起的生理变化,并无实质病变。如果负面情绪消失了,这些躯体症状也会很快随之消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