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康熙如果不撤藩,是否能避免三藩之乱?
外交,实力,势力康熙如果不撤藩,是否能避免三藩之乱?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康熙如果不撤藩,是否能避免三藩之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能!
自古藩王作乱,不在于皇帝撤与不撤,主要取决于藩王手中之实力,藩王手中兵马钱粮,焉有不反之理,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心都是被撑大的。什么人会想着称王称帝?答案就是无限接近王位和帝位的人,刘邦一开始也没想过做皇帝,造反只是为了活命,后来有了自己的人马和一定实力后,也只是想当个王而已,直到后来天下只剩下他和项羽两支主要力量的时候,他才开始想打败项羽自己就能做皇帝了,朱元璋也是如此,都是随着实力一步步强大后,才长出称王称帝的野心来的。
所以以吴三桂为代表的三藩亦有这种基因,他们割据一方,事实上不受中央管束,实力一步步壮大,与地方军阀无异,他们拥兵自重,就是为了以待时变,等一个恰当的机会起兵而已。所以历朝历代开国君主为了夺取天下所封的藩王都会成后世之君的心头大患的原因正基于此,没有人能相信嘴上表的忠心,只有无权无实力了才能让做皇帝的放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需要从军事、政治、外交、财政四个方面分析。首先是军事。清初设三藩的主要和根本目的就是利用吴、耿、尚的军事力量打击南明退缩的东南沿海、西南腹地和两广的残余力量。因为这几个地方地理环境复杂,气候环境恶劣,民族成分复杂,作为才出关十几年的八旗作战部队很难服水土。三藩常年与残明和地方土司作战,可有效形成军事力量对耗的局面,有利于消化三蕃实力。但康熙后来逐步发现,三藩不但没有对耗减弱,反而逐步坐大,因此,即便不撤藩,他们会慢慢形成三股强有实力的地方军阀,而且山高皇帝远,很大可能会或早或晚的叛乱或脱离中央。
第二是政治因素。三藩皆为明朝降将或叛将,与反清力量,前明遗老,地方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最关键的是三人都是汉人,他们不反,也会有各种势力不断的联络和怂恿他们反。即便不是光复明朝,完全可以再建其他汉族政权。
第三是外交因素。三藩都在边境和沿海地带,处在外交前沿,与境外力量和国家的通讯联络,远远便于北京,耿在福建,可串联台湾郑氏。尚在广东,可南下南洋。吴在云南,可外通缅甸泰国。这些藩国可直接越过中央政府行使外交权。众所周知,国家主权的完整最重要即是国防和外交,我们现在所说的一国两制别的都可以两制,唯独国防和外交必须统一。可见三藩形式上的反叛是主权外交问题。
第四是经济问题。三藩控制四五省的财政收入,实质上就是经济独立和反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历史是不能改变的,这就是历史的本性,我们现在在这里假设也没有什么意义。但是用假设来推演历史的某个因素对以后的情况造成多大的变化,这就像一个万花筒,以后的历史会发展成什么样,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以后每时每刻的某个因素,也会导致历史不断的发展变化,这是像几何级的变化一样无穷大,在这之后历史究竟会怎样变化,又是一个无穷大的因素,这对现在的社会发展造成怎样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以后以后社会如何发展,不定因素也是无穷无尽的,如果没有一战和二战,世界如何发展?我们也无从得知。因此假设历史是毫无意义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显而易见,三藩之乱是迟早的事!
一、势力强大
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是当时天下八旗之外军力最强大的军队,此时的蒙八旗、汉八旗的战斗力远远低于三藩(而绿营此时还不成气候)。同时,三藩坐拥广袤的土地和人口。吴盘踞云贵,势力延伸川、陕、湘、鄂,可以说整个大西南地区几乎都在吴三桂的势力或者影响力之下;耿精忠盘踞福建,牢牢控制着东南沿海,与台湾郑氏隔海“呼应”;尚可喜盘踞广东,影响广西,南国半壁江山尽在其下。
这等势力,绝不会敢于人下,受控于人,迟早会自立。
二、满汉民族对立
满清入关后,曾一度保持着不平等的满汉政策,致使汉人归心不足。同时,更大的矛盾对立在于,清军南下进攻南明政权时,清豫亲王多铎攻破扬州,屠城十日,制造了惨烈的“扬州十日屠城”,埋下了深深的满汉民族矛盾。
在这些满汉矛盾对立之下,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导火索,就会爆发成火药桶,炸裂天下。
三、反清力量的影响
纵使三藩死心塌地,但是也绝对招架不住天下反清力量的怂恿和鼓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还有可能提前让中国社会步入共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