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联是从什么演化出来的?
对联,对偶,桃符对联是从什么演化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对联是从什么演化出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对联是从诗歌词语和各种情景演化的。还有音象的合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请!对联是从诗词中演变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联的起源与演变传说不一,多数说是由桃符演变而来的。这在东汉应邵所著的《风俗通义》里,已有记载。
有人认为,对联最早产生于晋代,还有人认为早再三国时,蜀中百姓便习惯于用红纸书写“泰山石敢当,百祟无禁忌”,“太公在此,诸神远避”一类压邪的话,贴在大门两旁,这就是最早原始的对联。
到了五代,桃符在意义上有了较大发展。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后蜀国王孟昶曾写过“新年钠余庆,佳节号长春”的话,这是对数史学家公认的我国最早的春联。自那以后,文人学士,用桃符题写春联视为雅事,逐渐成为风气。
对联被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者运用,逐渐成为诗歌的一部分。
现代文人学者将上千年历史的对联汇集整理,并在社会发餍史上,在汉语言学上有了多方面的开创和发展,增加了一些规则附加项,使之更加有趣味性和艺术性。不过就现今试行的《联律通则》还有待修改得更加符合科学性理论、符合逻辑概念。现今的对联承接了当初桃符式的模坯,但早已不是当初的语言意思表达的窄小领域范畴。已从原始桃符发展成为现在的:意境联、趣巧联、机关联和杂联。它将是汉语言学的一朵奇葩艺术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简单的说,对联是从诗词格律演化来的。诗词特别是律诗,讲究平仄对仗,这就产生了上下联的关系。以七律为列;古代的人律诗的第一句,第二句称之为首联,第三句,第四句称之为颔联,第五句,第六句称之为颈联,第七句,第八句称之为尾联。因为需要上句和下句对仗,因此产生了对联。所谓的对仗就是和相同的词,相互对应,这个词不是诗词的词,而是指;名词,动词,数词,形容词,……等等。一般来说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七句和第八句不用对仗。臂如第三句出现上海这个名词,在考虑符合平仄的条件下,第四句一定是地名名词,否则就是不对仗,对仗原来的含义就是古代宫廷的仪仗队,简单的讲就是面对面,脸对脸。如果第五句出现数词一二三,第六句一定得有数词七八九(不一定是七八九,但一定三个数词)。对联只要记住二点就可以了:
一,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
二,上下联里字是不重复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联是从律诗中发展起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正确答案是:
要符合两个两个标准:
《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
《2》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
所以,对联是从律诗演化出来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据传,上古时代,人们到春节吋是以\"饰桃人”来避鬼驱邪的。后来演变为用改用桃符,即在桃木板上画上叫\"神奈\"和\"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们的名字挂在门两边。再往后又在上面加上了符咒和写上吉利话贴在桃本板上。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