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现在农民条件好了,为什么有些农民还要赊农资呢?对此你怎么看?
农资,农民,都是现在农民条件好了,为什么有些农民还要赊农资呢?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前年玉米价格下跌,三年啦!今天玉米几乎绝收。农民在哪儿能看出生活好了。到现在18年的灾害保险,理赔款也没给我们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随着国家对三农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强,无论从居住、生活还是养老医疗,农民综合条件及整体幸福感指数都在逐日趋好,民以食为天,农村目前仍以大田作物种植为主、经济作物为辅的种植习惯,说到种植话题就一定绕不过农资服务,农资无非包括化肥、种子,农药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虽说农村条件好了,经济上已经有所盈余了,但在农村仍有赊农资行为发生,今天我就此现象作以下分析。
一、资金周转需要
虽说现在农村农民手头宽裕了,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来讲:但凡有再次改善生活品质梦想的人肯定是具有上进心的,想实现目标只有一种方式:除了种地也要拿出一部分钱投资其他生意,比如我大伯就是采取这种方式,每年种地的农资基本都是赊的,下季开播前向农资商结算上一季的农资款项,基本一亩地的农资投入在600元左右,大伯家种20亩地也就意味着有一万多块钱的周转资金可供支配,他利用其资金周期投资养殖场,养5000只肉鸡,一个月出栏一批可盈利1w左右,一季种植到收获周期月数为5个月,这5个月能赚5万多元,你现在能明白吗?用1万多的农资周转金(几乎0利息)撬动5万的养殖利润,值得大家学习。
二、怕买到假农资产品
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以我们村为例,五年前有一些从山东过来的农资商以低于我们本区域20%价格给我们村供农资,大家一看同样的品牌价格还这么实惠,现款疯抢!结果到了收获季节发现大面积减产,经过相关农业部门检测,像种子及化肥都是冒牌产品。因此老百姓以后不仅不轻易相信外地农资商推销,就连本地农资商提供的产品也采取不现款方式选购,等作物正常收获后,只要不因为其产品造成的减产,就顺利结账!
三、农资商所采取的竞争手段
举个例子,现在我们老家农村采购化肥基本不用出门就有各种一级批发商直接对接到终端,省很多事,有的二级经销商一看不妙,这等于市场被抢占了,怎么办?赊账呗!于是就开启赊账模式,先把产品优先占领农户的库房再说,有的经销商甚至采取:旅游+赊账模式,这模式老百姓其实是很认可的!
综合以上三点原因不难看出农资赊账现象背后其实是一些列原因,减少种植风险,资金利用,行业生意难做!无论从终端种植户还是农资商,都是为了赚点钱,再不损害农资商自身利益前提下,只要是对农民有利的方式,我都无条件认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农民的条件好了吗?农民的条件哪里好了?如果真的条件好了,谁还会去涉农资?是你让老百姓条件好的吗?你的本事可真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赊账的为大利益。而农民是为富起来,现在各种补贴傻傻分不清。什么政策补贴,无息货款等等。都是靠百姓小道消息然后去村官那里证实。村官夲是一肚子死狗,根本政策不宣传,去问的百姓他更是不会解释。总的政策不稳。基层不宣传。百姓傻傻的赊补分不清。当然能捞就捞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能赊为什么不赊呢,现在的农民思想也转变了,以前的农民是不投资理财,不买房,现在的农民,都知道炒房炒股炒基金了,农村的私人为了婚丧嫁娶需要花不少钱,如果亲戚那里借不到,就会借个人贷,有点钱的种地农民你问一下,能一下拿出十万元钱的有几个(大北方有大面积土地的除外)?所以说,在农村赊账行为不少,并非是没钱给,而是真没钱,有钱种地的农民现在都在60一70岁了,50岁的农民很多人都在还贷,还 给孩子们结婚买房买车拉下的债,还要存自个的养老钱,不然孩子要养媳妇,孙子,丈母娘。那有闲钱养你?你说对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