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雍正王朝》里,康熙第一次废黜太子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太子,康熙,阿哥《雍正王朝》里,康熙第一次废黜太子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来,太子手中的权力太大了。除了康熙自己外,其他阿哥以及满朝文武没有人能够限制太子,因而必须要暂时性将太子手中所有的权力进行废除,让太子不能通过自己的权力和影响力再做出其他的事情,进而保护整个行宫和自己的安全。
二来,则是考虑到了凌普与太子的特殊关系。凌普是太子奶妈的丈夫,是太子的绝对亲信,而凌普的驻军对于行宫的威胁是最大的,也是最为直接的,废黜太子影响最大的就是凌普,一方面是掐断了太子与凌普的联系,另一方面是让凌普的行动与太子相隔绝,这样的安排会让凌普不得不有所顾忌,重新归于康熙统领。
三来,康熙此时废黜太子,也是将太子从风口浪尖上的位置上拉了回来,也是保护了起来。这场“叛变”的内幕,康熙尚不清楚,但是此时的太子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太子的不利因素将越来越多,反对太子的皇子们已经再向太子发难,而外部又有太子的人制造者不稳定的因素,并且康熙也不确定之后会发生什么,还会不会有新的不利于太子的事情发生。因而废黜太子,则是将太子远离现在的风口浪尖,也是将太子隔离与当前的环境,这也是对于太子的一种保护。
康熙废黜太子看似是当机立断的无奈之举,实际上是康熙长久以来对于太子胤礽不满之情的集中爆发。
从《雍正王朝》开篇说起,太子处理国政不善,又缺乏对于兄弟们的监管,致使国库空虚、国家危难;随后在四阿哥追比户部欠款的时候,自己却是欠账的最大户,不仅卖官鬻爵出卖朝廷的利益,更是一番“两年还清欠款”的无稽之谈,让整个追比欠款的行动不了了之,也让康熙希望借此充实国库,缓解危机的想法直接落空;在这之后,更是出现了以钱买命的刑部冤案,暴露了对于国家、政务治理的无能,八阿哥胤禩诱审肖国兴更是让康熙了解到了太子近些年的种种劣行。
在此之前本就对太子深感不满,甚至说出“这就是我大清未来的皇帝”这样感慨之言的康熙,在热河有亲自抓到了太子与自己妃子郑春华的不伦之举,更是将对于太子的不满变为了愤怒。加上凌普带兵包围行宫,让康熙理解为这是太子“狗急跳墙”的搏命之举,盛怒之下,将太子废黜。
这样看来,康熙废黜太子,有康熙理性的思考,也有着感情的冲动,而这份冲动并不是康熙的一时愤怒所为,而是康熙长久以来对于太子胤礽不满的集中爆发,而太子当晚的荒诞不羁,也成为了康熙废黜太子的直接导火索。
究竟要不要真的废黜太子,康熙这个时候还没有想好,这也是对于多方的一种试探。
对于太子,康熙此时并不是想真的、彻底的将其废黜掉,毕竟太子是他培养了三十多年,他在太子胤礽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与期望,不会这样轻易地放弃太子。而康熙也想通过这样的方式给予太子一定的警示,让胤礽明白自己的太子位置的珍贵,能够改正自己既往的弊病,做到迷途知返。
而对于其他的皇子,康熙则通过这样一部“苦肉计”,了解阿哥们对于皇位的真实想法,看看那些人有觊觎之心,看看那些人是真的容不下太子和其他兄弟,也想借此看看朝中大臣对于太子对于皇位继承的人态度,因而这才有了后面的“百官举荐新太子”的剧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雍正王朝》里,康熙第一次废黜太子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不是为了扳倒佟国维。
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16岁擒鳌拜。后来平三藩,统一清朝,驱逐沙俄,西征沙漠。因此,世人把康熙皇帝称为“千古一帝”。他的一生为大清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清朝做出了很大的功绩。
在九王夺嫡中,康熙也是比较难熬的一段时间。虽然康熙以宽仁而治天下,可是,他对待自己的儿子们,有时也不能太过宽仁。康熙非常清楚,自己是要培养出一个能治理好大清朝的人,因此,他在选接班人时非常谨慎
二阿哥胤礽从小被康熙立为太子,所以,他特别受到康熙培养。尽管他早期表现不错,但在九王夺嫡中,被一些人所算计。其实,康熙也非常苦恼,毕竟胤礽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康熙对他所做的事情,也不是很满意。
康熙第一次废黜太子胤礽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且听,长城君一一分析。
其一,想引出到底是谁陷害太子胤礽。起初,太子胤礽是为了想拖延国库还款,而推荐四爷接手追讨国库欠款的差事。等四爷接手之后,太子便给四爷几个人的名单,让四爷对他们缓一缓。后来,有人向田文镜告发名单上的人,直性子的田文镜直接传唤他们。因此,太子不得不按时还款。
这里长城君说一下,当四爷接到太子让他对名单上的人缓一缓,四爷已经知道,太子借了国库的银子。如果四爷直接与田文镜说了此事,肯定不会把太子牵出来。然而四爷没有说,只是给田文镜的手下说了。四爷知道田文镜的性格,断定田文镜不会让他们缓一缓。因为四爷对太子留了一手。
其目的是想让八爷与大阿哥知道,太子爷借了国库的银子。一旦八爷或者大阿哥知道此事,肯定会想法设法拿这个事做文章。后来,太子还了欠款,九爷对八爷说,太子从哪里弄的50万两银子。八爷知道这50万两银子肯定是走了捷径,便着手差此事。
之后,便知道是卖官所得,然后,就利用大阿哥把这些官员带给康熙审核。康熙就问了几句话,这些官员就漏洞百出,大阿哥一五一十把整个事情报给康熙,听后非常伤心。
看整个事情,四爷利用八爷,八爷利用大阿哥,最终让康熙对太子胤礽有些失望。其实,康熙知道这个事情,是大阿哥故意让他知道的,更知道是八爷把这个事情透漏给大阿哥。那时,康熙已经过做好废黜太子的准备。
再者,后来有人假冒太子之名,调动兵力往康熙住的地方挺进。康熙非常恼火,在张廷玉的推敲下,认为手谕有假。康熙再三看了手谕,果然,手谕是有人模仿的。
因此,为了查出陷害太子之人,再一个太子爷做很多荒唐事,康熙对他也有些失望。刚好众多事情加在一起,康熙就决定废黜太子。
其二,给众臣与天下一个说法,再者是暂时保护太子。胤礽做很多荒唐事,虽然只有一部分大臣知道,但是,这些大臣都是比较高层的领导者。对太子肯定有一些看法,如康熙不做处理,这些大臣必定会联名上奏。等到这个时候,就比较难看了。
调兵手谕之事,搞的纷纷扬扬,很多人已经知道。尽管当晚康熙知道手谕有假,可是,他也不能当众说出,因为不知道幕后黑手,只能事后才查。当晚,三阿哥胤祉还向康熙汇报,说大阿哥用纸人让太子发疯。康熙感觉到十分伤心,因此,康熙就想到除了大阿哥可以这样做。肯定还会有其他人这样对待太子,这样下去,太子必定有生命之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