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遇佛成佛,遇魔成魔”为何意?你怎么理解?
的人,成佛,佛祖“遇佛成佛,遇魔成魔”为何意?你怎么理解?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遇佛成佛,遇魔成魔”为何意?你怎么理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遇佛成佛,遇魔成魔”为何意?你怎么理解?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佛和魔:佛是智慧和慈悲的集合体,也即中道的极致,什么是魔呢?魔是或左或右偏离了中道的极致。 这样我们就理解了魔和佛的境界,都是一种极致的高度。魔有多种境界,佛也是如此。离开了人,那么也就无所谓魔或者佛,所以我们说有的人即是佛,有的人即是魔。
下面我们来推导这句话的逻辑,“遇佛成佛,遇魔成魔” 字面理解就是当人遇到了佛那么也就成了佛,遇到了魔也就成了魔。这在数学的推导中不是充分必要条件。一个人遇到了佛不一定成为佛,遇到了魔同样不一定成为魔,就如同西游记里,千万有情遇到佛祖或者观音,也不见得人人成佛;反之唐僧每每遇到各色妖魔鬼怪,也不见得会成为妖魔鬼怪。 那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这主要是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的重要性,就如同孟母三迁择邻而处一个道理。我们民间常说:守好邻学好邻,守个巫婆会跳神。都是说这样的道理,也就是说遇佛成佛的概率高,遇魔成魔的概率高。
抛开了世俗的一般理解,归结到主题,我们来看,简单说佛家,佛家修行里有三态,一、清醒;二、睡眠;三、三昧 。 无论哪一态里,都有佛有魔,一般来说往往是要降魔成佛。就如同佛祖释迦牟尼佛,用无上金刚正法急急洪流驱散了众魔的袭扰,而终得证悟无上甚深智慧。所以说我们世俗常人,在这三态里,能遇上的一切都是缘分,关键还是看自己的内心的修持和功力,成佛成魔就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正如刘备所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么你遇到什么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你正念正欲正思维,那么遇佛则喜,遇魔也会呈祥。故而,成佛遇佛,成魔遇魔会更稀松平常。
感谢您的关注,祝您在线愉快,万事如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生中,因为身边的人和事,会有一些想法和做法,也会因此有所变化,“遇佛成佛,遇魔成魔”,也是因人,因事而异。个人认为,本心最重要,遇“好”会更好,遇“坏”即远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半仙跳大神。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围环境的污染是很厉害的。但也有出污泥而不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有缘能回答这个问题。
正所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我们众生原本就具足的(佛性)。只是我们众生在生死轮回中,我们却一直认为(贪嗔痴)、痴迷、执着、无明、的污浊之心为本我,却忽视我们清净的(佛性)。
如果把我们善良慈悲为怀的(佛性)没有分别的一个真心对待众生那我们就是符合了(佛)标准。如果我们一直深信(贪嗔痴)为本我,为了利益来伤害众生那么在因果业力面前就是继续沉沦,然后坠入魔道永不得解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都有善恶的两面,佛祖也不能例外,不过如来佛祖是将自己善良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致,而他的对手无天佛祖则是把恶的一面发挥到了另一个极端。虽然无天佛祖是《西游记后传》中虚构的一个人物,但却向世人解释了佛的另一面。
因为佛来自于人的意识,在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善恶的两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对立又统一,是彼此之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人物的设定上,无天佛祖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即使如来佛祖和道教的三清也不是他的对手。无天佛祖在《西游记后传》中法力层次分为三个部分,刚出场是紧那罗,此时的他只相当于一个罗汉;后来恶念膨胀,使自己成为了魔界大圣"魔罗",这个时候的无天在世间已经罕有对手,因为善的力量有多大,恶的力量就有多大。
为什么会这样呢?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邪恶的力量太过强大,善良的力量在它的面前太过脆弱,这也是无天佛祖存在的根本意义,因为他代表的就是邪恶的化身。当然,出于人类对于美好的向往和憧憬,无天佛祖最后还是败了,他是败在孙悟空的手中。为了打败无天,孙悟空集齐了十七颗舍利子,在加上他自己永远打不死的本体,终于将无天消灭了,他自己却也消失在虚无之中。
随着无天佛祖的消散,如来佛祖便重新返回了三界,在所有仙佛的共同努力下,让孙悟空也重新回到了这个世界,并被封为第十七位万佛之祖,这可能也是作者能想到的最好结局。。。常说的邪不胜正。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