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滥竽充数,南郭处士,的人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没有真正本领,却去冒充是不会有好的结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滥竽充数讲的是战国时有个国军齐宣王喜欢听乐队演奏,而且人越多合奏越觉得气派动听。根本不懂音乐的南郭先生了解了齐宣王的喜好,蒙混到合奏队伍之中,假模假式的吹的很卖力气,冒充乐师好多年。但好景不长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喜欢听独奏,南郭先生再也混不下去了,直吓得仓皇逃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伪装总会被识破。为此,在日常生活中,把握学习的机会,在学好基本课程的同时,更多的掌握一门学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在日后的工作中会受益无穷。同样在工厂上班,你会写作,在单位开展征文比赛时你会脱颖而出,或者能歌善舞会主持,在单位召开庆典晚会时你会被大家认可。或者你酷爱运动,有机会也会发挥作用。
生活告诉我们,不但不能滥竽充数,而且要精益求精。成年人的世界里同样适用于三人行必有我师,活到老学到老,不止在在求学的年纪要好好把握,在工作中也要不断的充电。想增加一种爱好,什么时候起步不不算晚,不要拿年龄当成拖延的借口,而迁就自己的惰性,不要因为身体不好的原因而放弃对爱好追求,更不要说没时间而成为拖沓的理由。想学唱歌就展开歌喉,想学画画就开始行动,想学摄影就亲近大自然,想着手写作就打开键盘……我们不能左右旁人,但要成为自己的主人。如果南郭先生进了乐队在开始学习吹奏,那么几年下来也应该有所收获,而不至于落得仓皇逃窜的下场。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有利于工作的要学,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要学,更多的掌握一门知识学问,增加一点兴趣爱好,为黑白灰调节一下色彩,生活也就五彩斑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滥竽充数告诉人们,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
弄虚作假的人,虽然蒙混一时,却难以蒙混一世,早晚会被人们识破……
做人一定要学习真本领,只有真才实学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关于“滥竽充数”的故事此处省略N个字。滥竽充数:不会吹竽的人混迹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迹在行家里面凑个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水平不够,只是凑个数而已。
滥竽充数他告诫我们生活中做任何事或者做人,都要踏踏实实,不能搞忽悠自己忽悠他人。忽悠他人也就是在忽悠自己!现实社会中多的很——在最基层的农民工中就有很多,有四五个技术人代一个不太会的小工,冲大工拿的是技术工的工资;害人利己。这些事例举不枚举,也就不多说了。至于自谦更不用多舌。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脚踏实地,学技也罢学任何事情也罢,都要学精、学好。不误他人不误自己;混的一时混不了一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滥竽充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滥竽充数》故事的梗概:齐宣王喜欢听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和他父亲不一样,他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三个道理:第一,自古以来,骗子无处不在;第二,管理不精细,就会有人钻空子;第三,只有真才实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自古以来,骗子无处不在。
《滥竽充数》里的南郭处士应该算是骗子的祖师爷了,明明没有吹竽的本事,却敢混进齐宣王的吹竽队伍中来混口饭吃,只不过是因为他掐准了齐宣王安排吹竽的漏洞,还果真让他成功混进了吹竽队伍中。由此可见,骗子并不是当今时代才有的产物,自古以来,骗子就无处不在。比如,汉文帝时有个叫新垣平的江湖术士,故意装神弄鬼,骗取汉文帝的信任,汉文帝以为他果真有什么了不起的法术,封他为上大夫,赏赐黄金累计达到一千斤。新垣平尝到了甜头,就越发来劲了,继续坑蒙拐骗,想从汉文帝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于是陆陆续续制造了一些骗人的事件。不料,最终被人识破并向汉文帝告发,文帝命令司法官员审查,最后,新垣平被诛灭三族。
第二,管理不精细,就会有人钻空子。
齐宣王喜欢听三百人一起吹竽,很显然,三百人一起吹的时候,毫无疑问就有水平参差不齐的人存在,更有可能存在浑水摸鱼、做做样子的人。但因为人数太多,有人不吹也察觉不出来。就因为管理不精细,存在这样的漏洞,就让南郭处士钻了空子,成功混进了吹竽的队伍里来,在这三百人的队伍里混日子,和那些认认真真吹竽的人享受同等的待遇,这的确是够气人的了。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即位,他的习惯和齐宣王刚好相反,他喜欢听一个一个的独奏,这么一来,南郭处士知道再也没办法蒙混过关了,再也没法混日子了,吓得赶紧偷偷跑了。这个故事提醒所有的管理者:不要依赖于人的自觉,必须依赖于管理的精细,才能杜绝被钻空子的现象。
第三,只有真才实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郑凯火锅店一盘牛肉卖688元,你会去消费吗?对此你怎么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