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今需要从小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习惯吗?
孩子,乐于助人,父母如今需要从小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习惯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还是要培养孩子养成不是自己的事就不闻不问的习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较多,孩子容易养成自私、霸道、任性的性格,父母要引导孩子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能够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情,否则孩子的自私性格将会越来越明显,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助人为乐呢?
一、父母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平时乐于助人,父母善良的性格会感染到孩子。
二、让孩子具有同理心,学会照顾别人的感受
具有同理心的孩子,能够觉察他人的情绪,不会说一些让人难受的话,不会做一些让人难堪的动作,而且会善解人意,安慰别人、关心集体,当别人有困难时,他会伸出双手给予帮助。
我是侯妈,多平台签约作者,欢迎你能关注我,每天给大家分享教育内容,培养优秀孩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是的,有5个好习惯。1营造助人为乐的家庭氛围2解释助人为乐行为的原因3让孩子阅读助人为乐的原因4给孩子创造主动助人为乐的机会5助人为乐也要力所能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需要,理由如下:
一、乐于助人是一种优秀品质,它永远都不会过时。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抑或将来,乐于助人作为一种优秀品质,永远不会过时。因为乐于助人的本质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它有净化社会风气,和谐人际关系,弘扬正气的客观效果;同时,乐于助人,彰显的是人性的自信和美好,反过来这种优秀的品质又可助推事业的成功。所以,从小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习惯,对国家对社会对事业都非常有益!
二、乐于助人者要处理好自助与他助的关系。助人者,首先要自助。自助者,天助之;自助者,人助之。只有自力更生,自强不息,才会有人助的基础,天助的资格。所以,在鼓励孩子乐于助人的同时,首先要练好内功,把自己先强大起来,我们才有资格和条件去帮助别人。
三、从三个方面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习惯。一是打好德才基础,取得助人的资格和条件;二是从小事做起,如做义工,做小慈善等;三是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善事不能等,躬身便可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乐于助人本身是很好的品质,从小就乐于助人的孩子更受到大家的喜欢。大家也更觉得这样的孩子很懂事很讨人喜欢。
不过,我还是要说说不同的看法。
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物权意识。只有物权意识达到了,孩子才会有分享的概念。而我认为乐于助人,其实是属于分享层面的事情:分享时间、分享精力、分享体力、分享经验、分享物品……
而物权意识的建立,恰恰是先从拒绝开始,从“这是我的”开始,从大人眼中所谓的“自私”“不大方”开始……
只有首先让孩子明白他的东西是他的,其他人无权拿走之后,才会到下一个环节:“孩子,你是否愿意将属于你的东西和其他人分享?”然后才是:“孩子,你愿意去帮助他人么?”
而另外一个关键点在于:这会培养孩子的边界感!
很多家长可能不太注意边界,孩子如果不建立界限,成人后会做出很多看起来不符合当下环境的事,也就是很多人说的:“这个人看起来情商好低!”
中国人更讲究道德美德,而我认为道德美德很好,但对于小孩子来说,还不是将道德加添到他身上的时候。
所以,结论是:于其考虑是否要从小培养乐于助人的习惯,不如先培养他知道自己的物权、建立界限,再来说分享和帮助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重要的是教育他懂得先学会保护自己,然后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多帮助别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今需要从小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习惯吗?当然,需要。但是,要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还要看孩子的心理年龄、兴趣和能力如何。第一,孩子自己不具备帮助他人的能力的时候,就不要让孩子逞能。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慈悲心和怜悯心。第二,当 孩子具备一定的助人能力的时候,要因人制宜,量力而行。不做超过自身能力的事情。如果实在觉得需要帮助他人,但自己能力不够,可以教会孩子报警求助,或找其他的成人来做。例如,看到落水的儿童,不妨报警求助或求助于附近的成人施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