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吃了头孢后喝酒会有生命危险吗?
头孢,反应,头孢菌素吃了头孢后喝酒会有生命危险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吃了头孢后喝酒会有生命危险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吃了头孢后喝酒会有生命危险吗?
多年来,“头孢就酒说走就走”的说法充斥中文网络,越传越玄乎。
似乎,酒与头孢,跟刘兰芳平书上说的那样,“沾上死挨上亡”,甚至完全不用考虑剂量。
这是真的吗?
这么说吧,这几乎就是完全缺乏证据支持的坊间传言。
因为:
医学文献报告的药物诱发的双硫仑样反应疑似致死病例仅有2例
虽然,媒体报端和网络平台不时就能见到“吃头孢后喝酒或喝酒后吃头孢导致死亡”的报道或故事,中文网络上也大量充斥相关“科普”。
但是,这些“科普”所依据的似乎基本上就是这些公共媒体的报道和见闻,而不是经过同行评议的医学文献资料。
在医学上,酒精与头孢类抗生素之间的确存在相互作用,产生一种类似于戒酒药双硫仑-酒精反应的反应,称为药物与酒精的双硫仑样反应(Disulfiram-Like Reaction)。
可以产生这种反应的药物除了某些头孢菌素,还有甲硝唑类、氯霉素、灰黄霉素、异烟肼和呋喃妥因等抗菌药;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疼)和硝酸甘油等心血管药; 氯磺丙脲、 格列本脲(优降糖)和 甲苯磺丁脲等糖尿病药;以及非那西丁和保泰松等止痛药。
原理是,这些药物也像双硫仑一样抑制分解乙醛的醛脱氢酶,导致血液中乙醛堆积,引发反应。
但是,药物导致的双硫仑样反应真的可以致死吗?
迄今,全球医学文献上仅报道了2个疑似病例。
甲硝唑/酒精导致疑似双硫仑样反应突然死亡
一个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于1996年报道的甲硝唑与酒精双硫仑样反应导致突然死亡病例。一位31岁女性在遭遇伴侣袭击后突然死亡,袭击仅造成上臂轻微损伤。但是,尸检发现,血液酒精浓度(BAC)162 mg / 100ml,乙醛浓度4.6 mg /100ml,甲硝唑0.42 mg / L,均显著升高。
在没有喝酒的人,内源性性乙醛水平很低,不会超过0.2 mg / L。喝酒后不脸红的人血液乙醛仅略有升高,范围为0.9至1.3 mg / L。在酒后脸红的醛脱氢酶基因变异者,自然狐疑高很多(具体差别很大)。
实际上,双硫仑样反应跟这些因为基因变异而酒后红脸的人是一样的,甚至还不如所谓“亚洲红”更严重(醛脱氢酶活性极低)。
医生最终推测该患死亡原因是由于乙醇/甲硝唑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乙醛中毒引发心律不齐。与袭击有关的自主神经压力很可能是诱发因素。
头孢菌素诱导的双硫仑样反应
另一例是,同济医学院法医系于2013年在印度药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一位64岁男性,有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病史,和30年吸烟史。
在诊所接受头孢呋辛钠4.5 g+5%葡萄糖250 ml输液中突发面部潮红,出汗和虚弱的双硫仑样反应症状,血压95/60 mmHg,脉搏为110 / min。
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后调查表明,患者当天去诊所前喝过酒。
尸检发现有冠心病,肺气肿。
关键的发现是BAC 达211 mg /100ml,血液乙醛浓度6.0 mg /100ml,均明显升高。
基于这一关键证据,专家认为死亡原因是头孢菌素诱导的双硫仑样反应诱发冠心病发作死亡。
药物诱导的双硫仑样反应的文献报告
不要说是死亡,药物诱导的双硫仑样反应在国际医学文献中都非常少见。
仅有的少数报道也是上世纪有关甲硝唑双硫仑样反应。
即便是这些报道也受到强烈质疑。
理由是,虽然体外实验证明甲硝唑的确可以抑制醛脱氢酶活性。但是,有效抑制浓度是生物体内治疗浓度的几十倍。
而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都没有发现甲硝唑真的可以诱导双硫仑样反应。
有关头孢菌素诱导的双硫仑样反应,上世纪80年代进行过系列体外实验,证明某些头孢菌素,主要是含甲硫基四唑(MTT)取代基,比如头孢替坦、头孢哌酮等显示出一定的醛脱氢酶抑制作用,与酒精同时使用,理论上有可能会诱导双硫仑样反应。
临床上也有极个别的头孢菌素诱导的双硫仑样反应报道。
请注意,是“极个别”。
最大的一个回顾性病例报道还是来自中国,2014年中日友好医院在国际外科学杂志上发表,涉及78例病例的分析。
有趣的是,其“诊断标准”是:
有饮酒和静脉内使用头孢菌素病史;
使用头孢菌素前头孢菌素皮肤试验阴性;
无心脏病史;
出现从轻度面部潮红到休克的表现,乃至死亡;
心电图未显示心肌梗塞;
对症治疗后1至3个小时内患者缓解;
以下条件不包括在内:
没有饮酒,或仅服用口服头孢菌素;
未接受头孢菌素皮试,或皮试阳性。
——完全不要求作为实证证据的血液乙醛浓度。
结果,78例中,70.51%的患者是先静脉输头孢后喝酒;29.49%的患者是先喝酒后输头孢。
所有患者都是在输头孢或喝酒30到60分钟出现症状开始发作。
其中,5例死亡:
第一例,静脉输头孢菌素治疗扁桃体炎,参加朋友婚礼喝了2瓶啤酒(1000毫升,即使是5%的普通啤酒含酒精仅40克),输液开始30分钟后出现面部潮红等双硫仑样反应发作,最终出现休克状态,收缩压40mm Hg,抢救无效死亡;
第二例,21岁男性,喝了约200毫升白酒,前往诊所输头孢治疗感冒和发烧(纯属滥用)。期间突发胸痛和呼吸急促,转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第三例,24岁男性,喝了500毫升啤酒和100毫升白酒。静脉注射头孢菌素后,出现心悸,呼吸困难,在到达医院后死亡;
第四例,46岁男性,聚会喝300毫升白酒,然后在私人诊所静脉输头孢治疗“气管炎”,期间突发呼吸困难,后发生休克死亡。
第五例,24岁男性,因“呼吸道感染”36小时前静脉输过头孢,在自己的婚礼上喝了150毫升白酒,突发疾病摔倒,经抢救无效死亡。
简单总结一下这五个死亡病例,除了第一例有双硫仑样反应症状,其他4例甚至连双硫仑样反应症状都没有。
遑论血液酒精和乙醛浓度的直接证据。
而且,死亡病例都是由院外转入,很多资料是别人的表述。
也就是说,这5个死亡病例,甚至这个高达78例的超级大型头孢菌素诱导的双硫仑样反应病理报告,几乎与坊间传说或者公共媒体的报道毫无二致。
因为,没有哪怕一丁点的实证证据。
或有人惊诧:78例报道咋就是“超级大型”?因为国际上极其个别的报告都是个例,78VS极个别的1,自然是“超级大型”。
为什么说双硫仑样反应不大可能会致死?正牌的双硫仑反应作为标尺
所谓双硫仑样反应,上文已经介绍是类似于双硫仑-酒精反应。
双硫仑作为一种心理惩戒(吓唬)性戒酒药开始使用于上世纪40年代,1951年FDA批准在美国使用。
双硫仑可以非竞争性抑制醛脱氢酶,即一旦被它缠上,这个酶就完全失活,活性不能再恢复,直到约半月后有新生的酶替代。
上一篇:小宝十个月长了一颗牙,这正常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