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秦腔地方戏的前景未来会是怎样的呢?
秦腔,艺术,也是秦腔地方戏的前景未来会是怎样的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秦腔地方戏的前景未来会是怎样的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能孤立地就秦腔说秦腔,而要放在时代多维的大框架下审视秦腔。可以看见,在新生高节奏,高科技,高智能下催生的艺术媒体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多的受众,各个地方剧种普遍遭遇到生存危机。为此,只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将传统艺朮与下一代新人的艺术需求巧妙结合,才能找到生机。 创作团体要深入群众,体验生活,寻找真正的创作灵感。群众中蕴藏着大智慧。《朝阳沟》,《梁秋燕》,《酒醉杏花村》,都是很有生命力的剧本,可惜太少了。剧本是戏剧的生命之源,试想,如果真有个好剧本出世,令秦腔面貌焕然一新,这一剧种立马就会展現出它生命的活力!演员不是问题,优秀人才並不缺乏,而且好剧本必会引出更多的优秀演员。
秦腔之花一定能夠顶住严寒,顽强盛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应该说,秦腔想要比现在增长10倍的受众,我看是非常困难的了。但是,秦腔也永远不可能消亡的了,最起码100年内是无法消亡的了,并且,在未来100年,秦腔还会继续稳步增长。
我具体谈谈我对于秦腔的看法:
一、舞台艺术,舞台艺术,确实是很昂贵的东西
毕竟摄影诞生之后,摄影可以复制一切,复制的成本就低多了。
以摄影为基础的电视电影,其成本肯定比舞台艺术低得多。
二、即便是政府养活剧组,并且补贴剧场和演出门票,秦腔剧组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也不高
如果真的要大幅度提高秦腔整个剧组的所有人员的工资待遇,那么,要么国家加大财政补贴,要么提高票价,吸引更多人高价买票。
目前来说,政府补贴的秦腔演出,门票可能最低60块钱80块钱100块钱,但是,实际上,门票可能要卖200-300块钱,才能让秦腔剧组自己养活自己。
但是问题,是,如果真的卖200-300块钱一张票,可能会更少人去看的了。
因此,舞台剧,现场演出,确实是很昂贵的东西。
三、秦腔本身有传承的必要,有丰富和提高我们的欣赏水准的作用
应该说,秦腔本身,还是值得欣赏的,阻碍我们欣赏的是成本太高,票价太高。
在地方戏曲中,秦腔本身的欣赏价值也是很好的。
四、从古至今,艺术家都是要靠包养的,比如说敦煌艺术,就是靠商人们包养的
达芬奇等也是被教会包养的。
我认为,由政府来包养秦腔艺术,没有什么不妥的。
当然,如果有大公司愿意来包养,也是很好的。
对于秦腔艺术来说,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化让剧组自己养活自己,这个就像你让达芬奇自己养活自己一样是不可能的了,达芬奇的晚年是什么样的,大家都知道吧?
以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以上就是我的大概想法。
我觉得,在政府补贴下,白领们或者有退休金的人,都是可以看得起秦腔的了。
一年看几次秦腔,也是很好的享受,也能提升我们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欣赏水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一个年轻的地方戏曲爱好者,初识秦腔源自于谭维维的“华阴老腔一声吼”,她用摇滚音乐和传统戏剧的结合让我感受到了秦腔的魅力!随着了解的深入,越来越觉得秦腔的发展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到达了一个所谓的瓶颈期。对于很多80后、90后的陕西年轻一代来说,秦腔这种传统的戏曲文化是陌生的。以前在没有电视、电脑等高科技产品,娱乐方式比较单一,对西北农村老百姓来说老祖宗留下的口口相传的秦腔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而随着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新思想潮流对传统戏曲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秦腔要想有所发展,必须有所突破,结合新生代元素,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让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喜闻乐见,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断学习并发扬光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腔是我们西北人的最爱,一定会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秦腔的发展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回想一下,虽得新剧本不少,但在群人流传下来的却很少。比如好的剧本,眉户梁秋燕,杏花村能在三秦大地广为流传,就是剧本写的接地气,反映人民群众真实生活,文艺永远是从群众来到群众去,永远是为人民服务的。脱离这一条,文艺就丧失生命力,更谈不上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