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华美德是什么?
美德,中华,君子中华美德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再谈君子见义勇为之美
儒之学,孔孟之道,实乃君子儒。孔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孟子曰:“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君子见义勇为,集义气、养正气。国家有难,挺身而出乃为义气;兄弟有难,慷慨解囊乃为义气;富贵荣华,糟糠之妻不下堂乃为义气;为了朋友,不巴结权贵势利乃为义;受人恩惠,不忘报恩乃为义气;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乃为义气;己虽富贵,不忘贫贱朋友乃为义气;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乃为义气……如此义气者,实乃天地之正气。
一言以蔽之,人人讲义气,有美德,中华民族必然生生不息,昌盛不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华美德,简单,人说实话。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华美德是什么?
感恩邀答:
据载《尚书·虞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
译:让舜慎赞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常,人民顺从。
也就是说,中华的美德是帝尧根据舜实际做到,效果显著,开始在中华施行“五伦”之法。
据载《尚书·虞书·皋陶谟》:“皋(yáo音爻)陶曰:‘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彊而义。彰厥有常,吉哉!’”
译:皋陶说:“宽厚而谨慎,柔顺而特立,厚实而恭慎,治理而敬事,安顺而坚毅,正直而温和,简约而廉明,刚正而充满,坚强而良善。表彰常德者,吉祥!”
由皋陶(上古四圣之一,余为尧、舜、禹,是司法鼻祖)演化成“九德”说。
据载《尚书·周书·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ruì音锐)。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
译:五事:一是容貌,二是言论,三是观察,四是听闻,五是思考。容貌要恭敬,言论要合理,观察要清楚,听闻要广远,思考要通达。容貌恭敬就能严肃,言论合理就能安定,观察明白就能明智,听闻广远就能善谋,思考通达就能圣明。”
箕子曰:“为人臣,谏不听而去,是彰尹之恶而自悦于民,吾不忍也”。割发装癜,披发佯狂为奴,商纣王见此,以为箕子真疯,遂将他囚禁起来,贬为奴隶。殷商箕子大贤大智而装傻,且为周朝奠基《尚书·周书·洪范》大法,情何以堪?
由箕子演化成“五事”说。
《论语·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考:看思明白,听思清楚,貌思温润,话思忠诚,事思敬慎,疑思不蓄,忿思后患,看到得思是否合乎义。”
“千古帝师,万世师表。”的孔子演化成“九思”说。
综上所述:“五伦”以后才产生《孝经》、《文昌孝经》。皋陶“九德”说、箕子“五事”说、孔子“九思”说,这些是横跨五千年中华美德之骨架,也都是大圣人自己做到后,才再说得呵。敬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忠孝仁义礼智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下孙武兵法可能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礼孝仁德善忠诚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华美德这个概念可大了去了。简单概括一下,主要还是孔老夫子提到的“仁义礼智信”吧!
仁者爱人,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爱父母,这叫“孝”;爱兄弟姐妹,这叫“悌”。《论语》里还提到,“泛爱众而亲仁”,这个就是讲的爱社会上的其他人。像我们平时讲到的团结、友善都属于这个范畴。
义,就是道义,是指公正合理应当去做的事情。见义勇为、打抱不平等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礼指的是人与人交往的规则规范。
智是智慧、聪明。做人做事要灵活。
信,就是讲信用。比如做生意童叟无欺等。
上一篇:喜欢围着女友转的人到底有多卑微?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