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与好朋友渐行渐远?
朋友,的人,友谊如何看待与好朋友渐行渐远?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想是因为当初的认同。有了相似的三观,就有了共同话题,有了最初的感情基础。
可岁月变迁,两人的境遇总有变化。
翻看张爱玲散文集,字里行间常常会出现一个名叫炎樱的女孩子形象。
炎樱是张爱玲在香港大学读书时期的同学,两人有着相似的审美爱好和生活品味,很快成为了好友。
张爱玲曾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炎樱能买到让我满意的围巾,换任何一个人都不行。包括爱丽斯或邝文美,炎樱是无法替代的。可能,任何人都无法替代。”
张爱玲为炎樱取中文名为貘梦,意思是“食梦的小兽”,一个称呼说尽了对炎樱的疼爱。
炎樱是张爱玲两次婚姻的证婚人,张爱玲先后去日本、美国,也都有投奔炎樱的意味在里面。
但随着张爱玲远离故土,商贾之家出身的炎樱交际能力远高于张爱玲,张爱玲名气逐渐式微,生活能力又差,一时不为人所知。
境遇的转换,使得炎樱原本就有的高姿态更加凸显。这种感觉,和平时聚会上见到飞黄腾达高谈阔论的同学可能有一些相似。
不是所有人,都能体谅朋友一生得意洋洋爱炫耀,心思细腻的张爱玲对这一点尤其反感,两人的关系逐渐冷淡。在张爱玲晚年所著的《小团圆》里,炎樱化身为没心没肺的比比,仍然存在在主角的生命里,但是一句好话也不肯给了。
炎樱写了几封信给张爱玲,一封信中她起笔就问“我不知道我做错了什么,使得你不再理我”,但张爱玲始终没有回复。
如此想来,身边的友谊大抵和张炎二人类似,友谊只可共青春,不足以共沧桑。
三观没有高下之分,却有你我之别。相似的观念把两人聚在一起,渐行渐远的价值取向又将两人分离。
时间不可能给每个人都留下一模一样的刻痕,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彼此的身边都有了和自己三观一致的新朋友,年少的好友,变得只适合怀念。
好的友谊从来不是为彼此停留,而是同步成长。
看《后会无期》时,注意到一个小情节:
陈乔恩饰演的小演员周沫,对主角团说,混得不好你们可以回来找我。
浩汉问,混得好呢?
周沫淡淡一笑,混得好你们就不会愿意回来了。
少女兔写过一篇文章,说的是少年的友谊,第一关散在大学,第二关散在工作,第三关散在婚姻,身份变化,角色转换,生活中不断填充的新东西,挤占了留给回忆的那份空间。
很多时候,好朋友逐渐疏远不是因为别的,只因你们奔赴的前程有着不同的方向。
是岁月在变迁,彼此在成长。
友情和恋爱相似,都不想像老人一样咀嚼着回忆过余生,想要千日千面,每天都有新感觉。
友情和恋爱又不同,友谊是更权衡利弊的关系,是一个双向输出的过程,势均力敌要对等。
说来残酷,但大多友谊的维系,都是考量过维护成本和情感收益后的决定。
所谓老友,既是每个人心里最初的地方,也是失败时才会想起成功时淡忘的那个地方。
《破产姐妹》的Max和Caroline同甘共苦。有一集Caroline决定搬出Max的公寓时,她向Max保证自己还会是Max永远的好朋友,Max却说:
“分开后的第一周,我们可能还会挤出时间每周末一起喝一杯咖啡,过了几周你就有别的事情不来,我也有事情不来,然后接下来的六十年我们都不会再见面。”
有时候觉得,社交媒体是个挺残酷的发明,让旧友之间原本心照不宣的疏离变得清晰可见,你看着曾经的朋友和其他人谈笑风生,唯独绕过你的朋友圈从不点评,却只能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
输入法打出缩写还显示你的名字,我妈还问我“你怎么不去找那谁玩了”,但我已经不记得了。
△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我有一位大学同学,性格非常好,会照顾人、不发脾气。
深入交往之后,她告诉我:“其实,我性格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自卑,生怕得罪什么人,所以,只能对所有人都好。
友谊其实是一个不太好把握“度”的事情,容易陷入两种极端:
一种是唯唯诺诺,一句话都不敢说;一种是左右逢源,忙着和所有人打好关系。
两种不同的表现,出发点却是一样的:害怕因为人际关系给自己带来麻烦。
但你要明白,用低声下气的态度来换取的友谊并不稳固,一方无止境的退让只会让友情止步于忍不下去的那一天。
这个情况就像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你幻想通过建立一个圈子打造自己的层次,却没想到圈子的本质,就是层次相同的人聚在一起。
成长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意识到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你。
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往往急于凑进各种圈子,用“认识的人”来彰显自身价值。
那些讲座结束后围着大佬扫过的码,那些行业交流结束后会场上收集的联系人手册,那些在群里加过的大佬……在你真正有对话的实力之前,那些都不叫你的人脉,充其量,就是个好友数量。
同样地,群聊里咋咋乎乎的粗鄙好友,每天在朋友圈刷屏卖假货的微商,混吃等死的同学同事,一言不合就飚黄段子的男人……他们也不是你的朋友,只是你的微信联系人。
就像20世纪美国财政部长说的:你不可能用辩论击败与你意见不合的人。
想明白这件事情,就会减少很多烦恼。
对于层次不同的人,不必刻意相融,也不必改变自己的心意去迎合对方,而应当懂得,有些情谊当舍当放。
△
蔡康永坦言,“永远不要把友情放在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上,有些朋友就是在一个阶段带给自己美好东西的人,互相享受而不要互相捆绑。”
应该如何对待渐行渐远的友谊?
不要强留,不要忘记。
导演贾樟柯在《三峡好人》点映时,谈起过他年少时和表弟的一段情谊:
贾樟柯27岁拍出斩获众多国际大奖的电影《小武》,算是年少成名,他的表弟则走上了一条相对庸常且平稳的道路:娶妻、生子、工作。
“我们俩兄弟少年的时候非常亲密,十八九岁的时候他到了煤矿工作,逐渐就疏远了。后来回家见面的时候我们话非常少,非常疏远和陌生,只是偶尔笑一下,但是我知道,他的内心涌动着所有的感情。”
贾樟柯说到这时,一度哽咽落泪。
贾樟柯谈到旧日友谊眼泛泪光
看到过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很恰当:
多是南辕北辙,少有殊途同归。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贾樟柯的人生观,在他的另一部电影《山河故人》中,借女主角之口说了出来。
这句话贯穿了整个故事,朋友、父亲、丈夫,相继陪伴着她又先后离她而去,就连她身边的狗,都不再是当年的那只。
△
有些人,可能你们已经见过了此生最后一面,只是尚未知觉。
不能否认,有些人能够收获相伴一生的挚友,有些人能够和久未联系的故人一个眼神就回到十年以前,有些朋友就是能相隔两地依然有情绪就第一时间分享。
就像一句说过很多遍的话:相见亦无事,别后常忆君。
能拥有这样感情的朋友,是幸福的少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