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点方”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评价这种网络用语?
用语,网络,意思“有点方”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评价这种网络用语?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点方”是什么意思,你怎么评价这种网络用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简答:“有点方”就是我们过去说的:“有点慌……”
方:既取慌的谐音,表示说话办事慌里慌张……
说句心里话,我不喜欢“网络语言!”听了以后,我会浑身起鸡皮疙瘩。但是我也不反对其他人说。
这也可能是年龄的原因吧,请让我慢慢的接受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物欲横流,网络充斥的今天,你不掌握点网络语言,是很难玩转网络经典的;在网游的世界里,如同刘姥姥走进大观园,直接看傻呆了。不但今天的方言"不用慌"改成了"不用方",而且种种摘怪的动作描绘成了小宠画物,各式各样的怪字,显现在面前,恐怕连大学教授都没见过的怪异字,满屏皆是;而年轻人发到网上到处显摆;这年头谁在那写个正小楷?写钢笔字的书家,都落了个出力不讨好,诽谤之能事,可怜的象风靡一时的庞中华的正楷钢笔字,都有人说三道四。中国是创造文字,发明文字的文明古国,不但能造字,而且发明多种形象符号;更是语言的延释者。中国的字,内涵丰富,不但可以延伸,还可假借(音),一个字有多种读音;所以说,"不可慌”弄成"不可方“,也就见怪不怪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点方。
是不是网络语言,我不敢肯定,但至少是四川人的一个俗语,意思就是指某人有点傻、二,四川人也叫他瓜娃子。
大家都知道,正常人的大脑、脑袋,也就是四川人口里的脑壳儿,本来是近似椭圆球形的,把某人的脑壳儿说成方形的,就是形容这个人的头脑不正常,也就是傻,客气一点,那只是有点傻,说出来就是:
有点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慌张到愣神、发懵、变形(慌到圆变方)的意思。“有点慌”的谐音,却更形象化、含义更丰富。
老瓜瓢很喜欢这种高品质的新造词。哔哩哔哩更是几乎每天都访问一下,最爱弹幕。
因为,评论出人材!
老瓜瓢详细说说这些优质的新造词,它们的两大优点:形象和含义丰富。
第一、形象化。
优质的新造词,很多时候是对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让很难理解,或者很难表达出来的东西,通过新造词,让我们轻而易举地理解。感觉会很透彻。
第二、含义丰富。
一个新造词,经常代表着的是背后一整个故事,或者一个完整事件,或者一个新的社会现象。一看见这个词,瞬间联系到相关故事、事件、现象,所有的含义批量浮现脑海。感觉会很到位,很全面。
除了这两个,优质新造词简洁、朗朗上口,也代表着世界文字的丰富和进步。
老瓜瓢也注意到,有些新造词并不优质,甚至有黑暗属性。这些其实很容易分辨出来。老瓜瓢提醒大家,不要为了所谓帅气,不分好坏,一概吸收。对新造词,还是要择优而取才行。
作者:老瓜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点方”这个网络用语,表达的是有点慌的意思。
网络用语的出现,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社会现象,不必过于大惊小怪。
从本质上讲,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彼此交流的重要工具,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工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例如,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中国古代汉语就从佛经中吸收了大量词汇,比如“菩萨”“刹那”“罗汉”等等。近代以后,中国不断接触外面的世界,又引入了如“文化”“见习”“马克思主义”等等。我想,当这些词被发明创造时,人们看待这些词的感受和我们现在看到“有点方”这类网络词语是一样的。
当人类进入网络社会时,自然网络用语也是语言发展的一种表现。网络语言以其幽默、生动、更贴近生活的优势被人们接受、使用。也有一些网络用语,昙花一现,很快就失去了生命力。
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顽强又有生命力的网络用语,逐渐被人们接受,成为了汉语里的常用词。那些没有生命里的词语,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网络词语刚开始流行时,叫别人“帅哥”“美女”是一件很fashion的事情。把“这样子”叫作“酱紫”也可以告诉网友你不是山沟沟里来的土包子。但是现在呢,“酱紫”已经没人在用了,“帅哥”“美女”也成了普通的称呼,不论这个人是不是帅、是不是美。
当然,网络语言也不是没有不足之处。一些网络用语庸俗、低俗,应该被禁止使用。例如“尼玛”“屌丝”“逼格”等等。
上一篇:孩子的头皮痒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