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当年苏联的核武器撒旦洲际导弹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导弹,苏联,撒旦当年苏联的核武器撒旦洲际导弹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导弹各级发动机采用开路主发动机和四燃烧室游动发动机。一级主发动机包括3个 由1台涡轮泵驱动的双燃烧室发动机组合,二级发动机则包括1个同样的发动机组合。
导弹制导系统为自主式系统,采用带滚准轴承的陀螺仪组和陀螺积分仪以及机电计算装置的陀螺稳定平台,具有法向、和侧向稳定通道、射程控制、视速度调节和导弹贮箱推进剂同步耗尽调控。
导弹通过陀螺稳定平台和地面光学仪器完成瞄准。此外,安装了专门的制动固体火箭发动机,从而减少后效冲量的影响并保证级间分离和弹头分离。
P-36导弹及其结构
P-36导弹结构示意图注释
1-弹头;2-仪器舱;3-二级氧化剂箱;4-二级燃料箱;5-二级游发动机;6-二级主液体火箭发动机;7-一级氧化剂箱;8-一级燃料箱;9-一级游动发动机;10-一级主液体火箭发动机
它的改进型P-36A导弹在1969年8月25日开始战斗值勤,同年11月19日开始列装,1979年退出现役。发射井间距8-10千米,深度41.5米,钢衬套直径4.64米。
P-36导弹发射
1970年8月28日,苏联召开国防委员会会议,专门讨论战略力量建设问题。会议上主要提出了两个完全对立的观点。中央设计局总设计师切洛梅提出了“还击-迎击”观点,苏联战略力量应该拥有巨大数量的非常容易使用和从简单、廉价的发射井中发射的廉价导弹,以及5000具发射装置。洲际弹道导弹采用气动发射,并装备廉价的模拟控制系统。装备导弹数量的巨大可以避免敌方的全方位打击,因为这么多数量的发射井被全部摧毁是不可能的。况且任何一个导弹防御系统也承受不起如此多的导弹饱和反应攻击。而南方设计局总设计师扬格利则提出了一个完全相反的观点,即“确保还击”,认为必须在最不利的条件下都要确保对侵略者实施核报复的能力。他建议研制新型多弹头采用预包装技术的威力更大、准确性更高的从发射装置上发射的液体导弹,发射装置具有可抵御敌方反应打击的防护能力,控制系统采用计算机。他还提出了两种液体-带同样战斗部的P-36M巨型导弹和MP-УP-100轻型导弹,区别在于战斗部组成不同。他的观点得到中央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科学研究所所长莫兹若林的大力支持,此外科学院院士克尔德什、亚历山大德罗夫和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也表示赞同。经过讨论,最终国防委员会采纳了他的观点。不久他去世后,方案实施工作落到了新任总设计师乌特金肩上。
撒旦导弹的奠基者-苏联著名导弹设计师扬格利
P-36M(PC-20A)洲际弹道导弹是在之前P-36导弹基础上的一次全新改型。1969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作出决议,批准进行导弹的总体设计。之后由于原总设计师扬格利的去世,新导弹研发工作由号称苏联导弹设计教父的乌特金担纲。1973年2月21日,导弹进行了第一次飞行试验;到1974年共进行了35次试验发射。1974年12月25日第一个导弹团在多姆巴罗夫斯基开始战斗值勤,1975年12月30日开始服役,1983年退出现役,共部署190枚。
P-36M导弹及其结构
P-36M(PC-20A)导弹(在运输发射筒内)结构示意图注释
1-固体燃气发生器;2-底盘;3-底盘上座;4-一级发动机;5-横向支承(环);6-一级燃料箱;7-氧化剂输送导管;8-一级氧化剂箱;9-运输发射筒外壳;10-一级反推喷管;11-过渡段;12-二级游动发动机排气管;13-二级游动发动机燃烧室;14-二级液体主发动机;15-二级燃料箱;16-二级氧化剂箱;17-过渡段;18-二级反推喷管;19-仪器舱;20-运输发射筒的适配器;21-导弹弹头
导弹结构比之前更紧凑,总长度比之前缩短0.4米,但推进剂贮量却增加约11%,有效载荷增加约40%。导弹最大射程11200-16000千米,单枚1800-2500万吨TNT当量弹头或者8枚50-130万吨TNT当量弹头,发射重量210吨,投掷重量7.2吨,弹长33.6米,弹体最大直径3.05米,命中精度1.6千米,导弹保存期限10年。
导弹是采用串联配置的二级导弹,两级直径相同。为更有效利用空间和减轻结构重量,第一级不在用箱间段和尾段,第二级也不用尾段。在第二级,发动机安装在燃料箱的环形腔内。
主发动机采用液体推进剂(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一级动力装置包括一台闭路单燃烧室主发动机和一台开路四燃烧室游动发动机。
P-36M导弹发射
导弹制导系统采用弹载数字计算机,可以在导弹战备值班情况下遥控导弹系统的参数,自动进行射前准备、射前遥控更换攻击目标、实施导弹发射以及按照预先选定的飞行参数控制导弹的飞行。导弹飞行控制采用实际飞行参数而不是用运动参数作为俯仰角控制程序输入。
导弹借助固体推进剂燃气发生器将导弹从地下发射井内的运输发射筒中发射出去。导弹控制在一级飞行期间靠摆动主发动机燃烧室,在二级飞行期间靠摆动游动发动机的燃烧室来实现。级间分离和弹头分离利用气体动力方法,即打开专用窗口,使燃料箱内增压气体从窗口排出。
导弹的战斗部加装有反导弹防御突防装置,导弹存放在运输发射筒内,实施冷发射。导弹高度戒备状态下反应时间从之前4分钟缩短到62秒,使用期限也从7年延长到10年。
P-36M导弹第一级发动机
Р-36М УТТХ(15A18)(注:УТТХ表示УЛУЧШЕНИЕ ТАКТИКО-ТЕХНИЧЕСКИХ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战技术性能改进)导弹在1977年8月16日根据苏联部长会议决开始研制,1979年11月27日结束试验,1980年12月17日开始服役,共部署308枚。
Р-36М УТТХ导弹及其结构
Р-36М УТТХ(PC-20Б)导弹(在运输发射筒内)结构示意图注释
1-固体燃气发生器;2-底盘;3-底盘上座;4-一级发动机;5-横向支承(环);6-一级燃料箱;7-氧化剂输送导管;8-一级氧化剂箱;9-运输发射筒外壳;10-一级反推喷管;11-过渡段;12-二级游动发动机排气管;13-二级游动发动机燃烧室;14-二级液体主发动机;15-二级燃料箱;16-二级氧化剂箱;17-过渡段;18-二级反推喷管;19-仪器舱;20-运输发射筒的适配器;21-导弹弹头
导弹在结构上与P-36M一样,没有进行改进。制导系统上改进了指挥仪表系统和弹载计算机软件,从而减少了工具误差和方位误差。
与之前的相比,导弹改为携带10枚50万吨TNT当量子弹头,最大射程11000千米,起飞重量211.1吨,投掷重量8.8吨。导弹长34.3米,弹体最大直径3米,命中精度达到惊人的650米,发射井深度39米,钢衬套直径5.9米。
Р-36М УТТХ导弹地下发射井
撒旦导弹设计师乌特金
到了上世纪80年代,苏联还研制了改型的重型液体洲际弹道导弹P-36M2(PC-20B),它是第三代导弹P-36M和P-36МУТТХ的发展型号。1983年8月9日,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作出决议,要求南方设计局研制该型导弹,希望新型导弹具备即使在多次遭受核袭击的恶劣条件下仍然能够摧毁敌方防护严密的各种类型目标的能力。经过5年和26次飞行试验后,第一个P-36M2导弹团在1988年7月30日于多姆巴洛夫斯克郊区进入战斗值勤,到1988年共部署58枚。1990年8月23日,它的改进型Р-36М2 мод开始战斗值勤。
上一篇:帕金森早期的症状是什么样子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