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唐朝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唐朝,朝代,印象唐朝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思想禁锢不利于发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疏导,而不是设置诸般至酷加以堵塞 。上古时代,同样是治水,鯀用的方法是堵,被杀,禹则用疏导,为后世传颂,人类亦然。
我认为:唐朝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中华民族最强盛的时代,也是最开放的时代。
最后,我用一个对联结束:
海不在深,有容乃大;
山不在高,无欲则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朝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标志性朝代,也是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富有,文明最发达的朝代。其世界影响力,也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中最大的。在我们后代人的心中,也是一个让人向往的朝代。有人甚至说,如果真的能穿越到古代的话,他最想穿越去的朝代,就是唐朝。
(网络配图)
不过,说起来,不同人的心中,有一个不一样的大唐。毕竟唐朝太辉煌太博大了,每个人对唐朝的观感都是不一样的。唐朝给每个人最深刻的印象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唐朝在你的心中,印象最深刻的究竟是什么呢?
有人可能会对唐朝的诗歌印象深刻。唐朝的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领域的高峰,同时也算得上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大诗人李白、杜甫等人,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而诗人之多,水平之高,也没有哪个朝代能够比得上。
有人有可能会对唐朝的包容性印象深刻。唐朝算得上是历史上最能包容的朝代。尤其是在民族问题上,有相当大的包容性。外国人到唐长安来学习交流的人,比比皆是。全世界也把唐长安当成是朝圣的地方。
在边关,唐朝虽然也多次与外国发生征战,但是,唐朝对边关少数民族也并不是一味地穷追猛打,更多的是一种怀柔的方式。尤其是唐朝在边关各地设置的“都护府”,有一些“特区政府”的形式,是唐朝为了缓冲民族矛盾,确保民族和谐融合的有益探索。
(唐太宗剧照)
有人还可能对唐朝的富裕印象深刻。唐朝整体上,当然不是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不过,却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历史图景。这一点,其实是非常难得的。纵观中国古代历史,“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都只是人们想象中的一种理想社会形态,就如同陶渊明写的《桃花源记》中记载的那个理想社会一样。而史书却确凿不移地认可贞观年间,就是一个“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状态。
当然了,唐朝给人印象深刻的还非常多。比如唐太宗时期的“纳谏政治”,那也是在中国历史上少之又少的,很少有君王能有唐太宗那样的胸襟。等等。
一千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在我的心中,唐朝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我觉得唐朝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唐朝人个性的张扬。
按照马克思对未来人类社会的畅想,他认为,当人类进入最高社会形态的时候,人性是十分自由的,是解决了人类异化问题的,是能实现人性的全面解放的。
(唐玄宗和杨贵妃)
唐朝是一个封建时代,当然不可能实现人性的解放。不过,那个时代,却能够实现人性的自由张扬。这种张扬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百姓有建功立业的思想。这一点,是唐朝给人感觉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唐朝在经过了数百年的长期动乱以后,当他们进入稳定以后,人们的心中是充满昂扬的情感的。因此都积极向上,渴望能够建功立业。这样的心理状态,在后世的元明清时期,是不可想象的。
二是百姓实现价值的方式非常多。唐朝的兼容并包,让百姓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非常广。在人才的选拔上,那时候虽然已经实行了科举考试。但是选拔人才还不是完全按照这个来。那时候还要通过诗歌这样的方式递“行状”。显得文雅而温情。有时候甚至只需要写诗,也能升官。李白、杜甫都是因为会写诗,被封为官的。就算不走仕途,唐朝人自我价值实现的方式也很多。比如做生意。这在历朝历代都是被禁止的,不过唐朝人做生意却没受到那么大的限制,他们都过得如鱼得水。
三是百姓能够非常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唐朝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朝代,百姓能够自如地表达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感。那时候还没有文字狱这样的东西,有什么不满,都可以在诗歌中写出来。白居易写《长恨歌》,里面讲唐玄宗与杨贵妃的轶事绯闻,可以想说就说。杜甫号称诗史,他能够自如地把历史记载下来,并在历史中表达自己的看法。所有这些,在其它朝代也都是不太可能的。就算宋朝很开放,苏轼还因为“乌台诗案”,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那么,大家心中对唐朝又是一个什么印象呢?欢迎讨论。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一说唐朝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贞观之治,而贞观之治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个人,两个男人一个女人。
首先第一个男人当然是李世民了,这已经无须多说了。没有他肯定没有贞观之治。史书上说他任贤纳谏,励精图治,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府兵制,发展科举制度。成就了贞观之治,大唐盛世。
再说另一个男人,他就是魏征。李世民上位两个月,举行了一场大辯论,讨论事关国家兴亡的治国方略——方向路线。满朝文武大都赞成推行严刑峻法的霸道路线,唯有魏征一人坚持推行宽松怀柔的王道也即儒家的仁政。并且说是孔子说过,国家采取王道,仁政三年即可见效。
唐太宗是在信心不足的情况下听从了魏征的建议的。结果是到贞观四年已经是“府库甲兵,远胜于随\"。社会财富大增,国家治安良好,路不失遗,夜不闭户。一年全国的死刑犯只有二十九人可证。可见魏征的远见卓识。史书上说他除尽心竭力辅助太宗,协助太宗制定偃武修文等重要国策外,还以谏诤为已任,常常″犯颏直谏,面折廷争\"。也就是说只要他觉得太宗不对,就据理力争,一点也不给面子,常常使太宗恼羞成怒。
下面要说的女人就是长孙皇后。有一次太宗回了后官,非常气愤地对皇后说\"我一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问其故,太宗说:魏征每每在朝廷上羞辱我。“皇后乃易朝服向太宗祝贺\",太宗问其故?长孙皇后说:″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魏征这样正直,因为陛下你是明主啊,由是″太宗遂转怒为喜\"。史书上说长孙皇后仁慈贤惠,仁孝俭素,好读书识大体,常与太宗从容商略古事,所呈见解增益良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