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一些人在评赏《红楼梦》时通常抑钗扬黛,为何一些男士想娶宝姐姐?
宝钗,黛玉,红楼梦一些人在评赏《红楼梦》时通常抑钗扬黛,为何一些男士想娶宝姐姐?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些人在评赏《红楼梦》时通常抑钗扬黛,为何一些男士想娶宝姐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讨论为何男士想娶宝姐姐时,先要弄清这些男士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
拿破仑有句话,“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落实到男人身上,则是不想 出人头地的男人不是好男人。不要说什么淡泊名利,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贾宝玉那样做一个富贵闲人。
宝姐姐对于许多追求功名利碌的男士来说,确实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贤妻首选。她不但家世不错,拥有不菲的身价,可以让许多人少奋斗很多年,而且品格端方,容貌丰美,可以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带出去,绝对给男人装门面,她还通晓世情,会做生意,会赚钱,另外,她博才多学,手段圆融,反应机敏,处事圆滑,凡事都不给自己留麻烦。
更重要的是薛宝钗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时时刻刻会督促老公学习"经济文章",激发老公多与“为官做宰”的人接触,为以后走向仕途经济而做足充分准备。而且关键时刻,还会栽赃陷害。且不让对方有反击机会,以确保老公的身家地位。
薛宝钗,是所有有大志有追求的男士们可以把后背交付出去的贤内助,有她在,自己在打拼的时侯就可以不要担心后院起火。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认同黛玉的真,内心渴望真、追求真,现实生活中却不允许我们太真。
黛玉的才华,我们敬佩。她的聪明伶俐固然是讨人喜欢,然而,太过了则招人羡慕嫉妒恨。
这样的人生路,怎么能顺坦?
人生在世,活着不是完全为了自我。爱自己,就是保护好自己。于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活成了薛宝钗。
宝钗圆滑世故,藏拙之心也是一层保护色。
也许我们不会小恩小惠去收买人心,但激励未来的另一半的行为,绝对会有。因为双方以后的共同生活,直接影响了自己。现实中人,必须理智。
男人功利心重,有宝钗的督促和激励,自然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的男人,怎么会不喜欢宝钗?
而黛玉,是感性的理想主义者。她在意宝玉的感受,从不说一些他不喜欢的混账话。如果不是祖辈福荫,若宝黛成婚则是没有柴米油盐的风花雪月。能走多远?
我们喜欢林妹妹,始终还是要像薛宝钗的样子,才有活路,现实逼得我们不得不如此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抑钗扬黛不是现代人的问题,其实古已有之。
姜云裳有诗云:
册定三生薄命司,笑他夺婿暗争持。绛珠一死神瑛去,雪冷空闺悔已迟。
钗黛纠葛在她看来是宝钗蓄意“夺婿”、“谋婚”。
徐畹兰有《偶书石头记后》七绝句,载《鬘华室诗选》,见《香艳丛书》六集,诗笔较工,七首全部属黛玉。
胡寿萱认为两者一时瑜亮,都是上上人物,她憎恶的是负心的宝玉和使用掉包计的凤姐:
黛钗国色两倾城,瑜亮原来又并生。读到潇湘焚稿日,负心转自恨神瑛。
一窗风雨独悲秋,公子知心为解愁。何事瞒婚来设计,高堂偏听凤丫头。
从他们的文字来看,他们所读的《红楼梦》,都是通行版的内容。对于黛死钗嫁这一情节耿耿于怀,于是出现了拥黛拥钗的情况。这和当时女性的生存状态、精神状态有关系,当时女性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不能做主,她们处在深闺,容易和黛玉产生共鸣,故而倾向黛玉。
而现代人扬黛的原因,其实更多是因为黛玉的真诚。
清临鹤山人《红楼圆梦》序中所写:
把假道学而阴险如宝钗、袭人一干人都压下去;真才学而爽快如黛玉、晴雯一干人都提起来。
很多人持同样观点,认为宝钗太过于世故圆滑,更有厌恶宝钗的人,上升到临鹤山人所说的“假道学”、“阴险”的层面,从而不喜欢宝钗。
而厌恶黛玉的也有,所持观点认为黛玉小性,刻薄,爱吃醋爱哭,甚至于上升到矫情做作。
这是两种极端。或是把好的说得太好,或是把不好的放大的更不好。更有甚者,根本没有真正理解红楼梦,也没有理解分析宝钗黛玉的形象,但凭自己的主观去判断好恶。
尤其是对于大部分男性读者来说,红楼梦很细节化,生活化,缺少趣味性,他不会认真读,也不会去分析人物,于是出现了一个非常便利的方法,给人物打标签。
林黛玉:多愁善感、悲观爱哭、脾气不好、尖酸刻薄。
薛宝钗:温柔大方、持家有道、宽容大度、博学多才。
这种打标签的方法是非常错误的,人性之复杂,又怎么可以简单归类?
这种错误的贴标签,给很多不读书,或者读了书却不求甚解的男人们一种观点:宝钗比黛玉更适合做妻子。
甚至还有人说黛玉体弱多病,她的身体不好。但大家忘了宝钗的“热毒”吗?她同样是身体有恙,只是因为黛玉的娇弱,使得人们习惯性认为宝钗更健康。
在做一个合适的妻子方面,宝钗有的优点黛玉也有,她也会持家,也通人情世故,只是读书不细的人看不到,主观之心又容易产生偏好,所以形容的钗黛,都只是自己心里想象的钗黛,而不是角色本身。
宝钗黛玉都是小说虚构人物,两人的差别我上一篇问答有写,不再赘述,但有一点,黛玉比宝钗真实。
我讲过,宝钗如山,远了看不真,近了看不见,我每次看宝钗,都有“隔”的感觉,但黛玉相反,是“不隔”,我知道她为什么哭,为什么笑,她的思想,她的境遇,我能和她感同身受,红楼梦里绝大部分人都不隔,凤姐、探春、甚至刘姥姥,我们感觉能够触摸到真人,但宝钗几乎不能。
宝钗完美的几乎没有缺点,她极少有情绪波动,甚至连她的诗词,都极少提及自身,她对所有人都好,一样的关怀,一样的热心,以至于有人认为她虚情假意,邀买人心,因为这样的人在现实世界几乎不存在,我们无法感受她的想法,于是主观臆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