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人是怎么取词牌名的?
词牌,曲牌,有的古人是怎么取词牌名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学习的时候老师大致讲了一些词牌名
,这些词牌名都是怎么来的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野渡回答:古人取词牌,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1)采用原来的乐府诗题作词牌。如"乌夜啼","长相思"等词牌
(2)采用唐代教坊乐曲的名称作词牌。如"浪淘沙","西江月"等词牌。
(3)根据词的内容创制词牌。如"临江仙"词牌,内容原写水仙。"双双燕"词牌,内容原咏燕子等。
(4)取别人诗句中几个字作词牌。如"醉春风"词牌,取自李白丝管醉春风诗句,"看花回"词牌,取自刘禹锡"无人不道看花回"诗句等。
(5)取某些历史故事作词牌。如"解连环"词牌,出自《庄子》"连环可解也"。"塞翁吟"词牌,出自《淮南子》塞翁失马故事等。
(6)取本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如"忆秦娥","占春芳"等词牌。
(7)词人自制词牌。如柳永、姜夔等词人,本身就是作曲家,他们作的曲自己填上词,再根据词意自制词牌。如“雨霖铃”词牌等。
(8)在原有词牌上,通过增减字数创制词牌。如"甘州令","浪淘沙慢"等词牌。
(9)根据词的字数创制词牌。如"三字令","十六字令"等词牌,即根据字数来命名词牌。
(10)综合两个词牌创制新词牌。如"江城梅花引"等词牌。
(11)用人名作词牌。如“西施”,"虞美人"等词牌。
(12)用地名作词牌。如"南浦","伊川令"等词牌。
(13)用乐调作词牌。如"角招","四犯令"等词牌。
总之,据初步统计,我国词牌约有八百七十多种,以上列出的十三种办法,仅仅是常用的几种词牌取名原由,其他的词牌原由,不再一一列出,有兴趣的朋友,可留言交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词牌原是词的音乐曲调名称,″牌″就是″谱″,所以词牌就是歌谱的意思。取词牌名的方式有:①根据乐曲名取名一一如《菩萨蛮》,是因女蛮国(今缅甸境内)进贡时,梳着高髫,戴着金冠,身上佩带珠宝,人称″菩萨蛮队″,乐工就谱成了菩″萨蛮曲″。另外《竹枝调》就是建平(四川巫山)一代的民歌,《西江月》是唐代教坊(音乐机关)的曲名,等等。②根据词的题目取名一一如《漁歌子》是歌唱渔夫生活的,《踏歌词》是歌咏舞蹈的,等等。⛺③摘取词的部分字句命名一一如《忆秦娥》是由于这个词牌的第一首歌词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月楼″句,而得名的;《忆江南》原名《谢秋娘》,后来,《白居易》填写的夲词有″能不忆江南″句,因而改名,等等。(个人文创编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们知道,词牌是词人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它规定了某一词牌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
词的曲调很多,词牌的名称也就很多。中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到的就有几十个之多,至于词牌的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有的原来就是词的题目。
例如,常见的《浪淘沙》,是咏淘金人的劳动生活的;《忆江南》是抒发回忆江南之情的词;《渔歌子》本来就是吟唱渔夫生活的词。
它们后来都成了一个专门的词牌。
(二)有的呢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例如,汉乐府有《采桑曲》,唐代教坊中也有乐曲《采桑》,于是后来便有了《采桑子》的词牌。
由于安史之乱,唐明皇在马嵬坡被逼失掉了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后来到逃到了蜀地,在住处“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不由悲从心来,痛不欲生,因而作了《雨霖铃》曲。后来《雨霖铃》便成了词牌,而且是个长于抒情的慢调。
(三)有的则是截取著名诗词句中的几个字而得名。
如李白《苏台览古》,在诗中有“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的句子,后来便有了《西江月》这个词牌;《青玉案》词牌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四)也有的是直接用词的字数来命名。
例如,词牌《念奴娇》共有 100 个字,因而有的人又名之曰《百字令》;《苍梧谣》共有 16 个字,有的词人又名之曰《十六字令》。
(五)有的则是取大曲中的一段而得名。
例如,《水调歌头》就是唐代的音乐大曲《水调歌头》中开头的一段。
(六)还有的词牌的由来有故事,是以人名、事物名或故事为背景来作词牌。
如《沁园春》,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有座园林,美轮美奂金碧辉煌,名为“沁园”。后来,却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去。后来,便有人作词以咏此事,词牌《沁园春》也就产生了。
《念奴娇》因唐明皇有个歌女名念奴而得名;《浣溪沙》亦作《浣溪纱》,则是以春秋时西施浣纱的故事为背景而得名的。
以上只是主要的几种类型,大多数词牌不是词的本意,只是一种词谱的代号;并且词牌是管字数与乐调的,词题和词牌不发生关系。也就是说,词牌只是形式,而词题则与内容有关;每首词都会有词牌,但并不是每首词都有词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致有以下几种。
1.官方掌管乐奏的机构,汉代称“乐府”,唐改称教坊。会有专人按朝廷指令由专人制作发布一些宫廷演唱的歌曲。有些因为脍炙人口而广为传唱,流传于民间,这些歌曲的名称后来被作为曲牌,如,唐教坊就有《春宵曲》《水晶帘》《碧窗梦》《南柯子》《风蝶令》……等被用作曲牌。这是曲牌来源最广的渠道。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