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哪一本书会让人读完后心灵能受到震撼?
阿富汗,玛丽,人生有哪一本书会让人读完后心灵能受到震撼?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一对生活在战火动荡的阿富汗女人——玛丽雅姆和莱拉,在经历了不同的苦难与不幸后竟然鬼使神差的住在了同一个屋檐下,侍奉同一个卑劣猥琐的男人。还莫名奇妙成了情敌。经过敌意、争斗,种种恩怨纠结后,却因为孩子阿兹沙的出生而停止“战火”,甚至渐渐成为相濡以沫,生死相依的朋友,不,更像是母女。
玛丽雅姆是个私生女,一直不被父亲及其家庭承认。母亲自缢后父亲把十五岁的她嫁给了大她三十岁的鞋匠拉希德。经历几次流产后拉希德开始对她大打出手。从此跌入炼狱般的深渊。此时,因战火失去家人的莱拉出现在拉希德家中成为他第二个妻子。莱拉有过幸福的童年,父母很开明还让她读书,这是很多阿富汗女孩想都不敢想的美梦。
两个本应完全不同命运的女人因为战争而生活在了同一屋檐下,侍奉同一个男人。水火不容,勾心斗角。直到莱拉生下一个女婴,拉希德原形毕露,故技重演。而莱拉的女儿对玛丽雅姆莫名的依赖激发了她内心深处的母爱。因为这一个婴儿,莱拉和玛丽雅姆慢慢变成了互相信任依赖的朋友兼母女。
直到莱拉的初恋塔里克重新出现。妒火中烧的拉希德盛怒下准备杀死莱拉。玛丽雅姆在生死关头杀死了拉希德并自首最后被枪决。她用自己的死成全了莱拉。
令人感动的是,悲惨的命运并未磨灭玛丽雅姆圣洁善良的天性和高贵品质。她和莱拉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已超越了血缘,成为精神上的“共生体”,互相交融渗透。 另一种意义上来说,莱拉的重生犹如玛丽雅姆生命的延续。玛丽雅姆是莱拉心中的灿烂千阳。用文中的话说:“最重要的是,玛丽雅姆就在莱拉自己心中,在那儿,她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
战乱年代,社会动荡,人心凋零,而这动人的生死情意多么难能可贵,令人热泪盈眶。这种情意,放在今天依旧是可遇不可求。
玛丽雅姆的悲剧是大部分阿富汗女性的真实状态。在阿富汗,女孩子十几岁甚至几岁就被嫁给大她们很多的男人,并要遵守各种“妇道”。否则,各种残忍的伤害就会相继加身。曾有个十八岁阿富汗女孩儿阿耶沙,因受不了丈夫虐待离家出走后被割去了鼻子。想必大家都有印象。
布卡,在阿富汗是伊斯兰教女人的传统服装,主要由长袍、头巾和面纱组成,是穆斯林女人出入公共场合必须穿着的罩衫。 是阿富汗妇女的传统服装,据说,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阿富汗女孩大约在16、17岁,进入青春期后外出就必须要穿上“布卡”。一袭长袍将女人从头到脚罩在里面,双眼被遮在带网眼儿的面罩后面,如同监狱的铁窗。
风靡一时的《侣行》中有一期,张昕宇梁红夫妇在阿富汗街头,身为女人的梁红没戴头纱差点引起骚乱。事后,梁红穿了那个叫做“布卡”的连体面纱在街上步履蹒跚的行走,那场景已令人心酸。难以想象的是,阿富汗女人需要天天穿着它过日子。
诚然,战乱中的阿富汗人民面临流离失所,生离死别,甚至无家可归。家庭面临支离破碎,颠沛流离。战争,让人们经历血肉分离,流离失所。如何驱散战争的伤害给人们带来安慰呢?恐怕,爱,是唯一良药。“一千个灿烂的阳光能否驱散阿富汗的硝烟所带来的黑暗,唯有爱才能让我们看到这灿烂千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
金刚经
圆觉经
量子力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天蓝色的彼岸》这本书介绍了人间真情,告诉了我们许多纯真的道理。它篇幅不是很长,但是给人的启迪却不止那么简单。无论多么成熟的人,读完这本书都会对人生,死亡,亲情等产生全新的理解。
《1984》呃,说实话我不该推荐这个书。这个属于反乌托邦小说,不太属于给人心灵启迪的,但有一句是这么说的,多一个人读奥威尔,就多一份自由的保障。
《挪威的森林》村上春树被称为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的作家。《挪》这本书属于他的代表作品。关于本书的主题和含义说来也浅说来也深。本书的内容我不太好描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我能肯定的是,每个人读完这本书后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明朝那些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道德经,平凡的世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