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武则天想把皇位传给娘家侄儿,可为什么最后还是立儿子为太子?你怎么看?
武则天,侄儿,儿子有人说武则天想把皇位传给娘家侄儿,可为什么最后还是立儿子为太子?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感谢狄仁杰的开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武则天登基为帝之后,建立了武周。而在圣历元年(698年),他她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就向自己的姑姑表达了自己想当太子的想法。他们说,“姑姑你都当上皇帝了,难道还想再让李家人坐回天下吗?自古以来,哪里有让异姓的人接自己位子的皇帝呢?”
其实当时武则天很犯难,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两个侄儿的德行,溜须拍马可以,可是治理国家就差得远了。武周要是交到武承嗣或者武三思手上,她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其实为了争做太子,武承嗣与武三思都使尽浑身解数,不仅残酷迫害反对者,而且对武则天及其宠臣极尽阿谀之能事。朝廷上的许多文武大臣都对这两个人不满。
武则天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于是就找来自己很信赖的大臣狄仁杰咨询。这个时候狄仁杰就说,“陛下啊,你觉得侄子和自己的儿子哪个更亲近一点呢?如果陛下你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千秋万代之后,你便会立于太庙被后人讴功颂德,自古以来,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侄子将自己的姑姑的牌位放在太庙上的。”(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祭祖于太庙;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祭姑于太庙者)
最后,在狄仁杰等一干大臣的劝说之下,武则天就打消了立侄为太子的想法,而且继续将太子之位留给自己的儿子。而武承嗣因为做太子的幻想彻底破灭,忧愤而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三观还是和现代人有较大出入。古代礼制很严格,就算是皇帝也不能逾越。
只有儿子把母亲牌位请进宗庙,没有外甥把姑妈牌位请进宗庙。
复唐符合武则天身后利益,而且武则天能稳稳当当地当大周皇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有一个大唐太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自古皇家父母可以进太庙,没听说过自家姑姑进太庙的,那部野史说的忘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武则天称帝之后,一直被继承人问题所困扰,她一直犹豫到底是立儿子还是立侄子为太子?为了使自己的事业后继有人,她最初是倾向于立侄子武承嗣或武三思为皇太子,因为大周政权姓武,宗庙供奉的是武氏祖先,如果立李氏族人,则自己死后大周便烟消云散了。但为什么后面又改变主意了呢?我总结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在武则天眼里还是觉得儿子比侄子亲。最初武承嗣是最有希望成为太子的,他在武则天临朝听政和取代李唐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他还多次在武则天耳边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皇嗣者。”但宰相狄仁杰这样劝她说:“太宗皇帝风里雨里,南征北战,平定天下,为的是把天下传给子孙。高宗皇帝把两个儿子托付给陛下,陛下却要将天下传给他族,这是不合天意的,况且侄子与儿子哪一个更亲呢?陛下立自己的儿子为天子,祭祀烟火不断;如果立侄子,我还没听说过侄子当了天子后,却去祭祀姑母的先例。”听了狄仁杰亲情加利害关系的话,加上武则天本身觉得儿子更亲,武则天在立储问题上开始倾向于李氏子孙。
第二,武承嗣有害武则天儿子之心,武则天担心立侄子为太子,儿子命运悲惨。当时武则天的确有立武承嗣为太子的打算,在长寿二年(693年)正月初一的祭拜中,武则天第一个祭拜,武承嗣第二,武三思第三,但是武承嗣为了早日当太子,一方面讨好武则天,另一方面又背地里陷害武则天的儿子李旦,想要置她于死地这件事让武则天担心,一旦侄子成为皇位继承人,自己儿子的命运会十分悲惨。
第三,朝中大臣不支持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则天对立太子的事始终犹豫不决,他曾就此问题和大臣讨论多次,而朝中有威望的大臣没有一个人支持自己的侄子。当时宰相狄仁杰当面劝谏武则天说:“陛下是高宗的皇后,高宗皇帝病重时,让您监国;高宗驾崩后,陛下得到了天下,已有十来年了。现在商议继承人的问题,我想除了李唐子孙外,别的人选就不用再考虑了。”这种观点代表了当时大部分朝臣的愿望。
第四,武承嗣为人和才能不够好。武则天专权后,武承嗣建议武则天诛杀李唐皇室子孙,对不依附武则天的大臣进行诛杀,得罪了大量李唐老臣。即使武则天建立大周政权之后,这些老臣仍仇恨他;另一方面,他只是靠武则天一步一步提拔上来的,本身才能并不高。
因为以上种种原因,武则天经过多年的犹豫,反复权衡利弊之后,于圣历元年(698年)召回卢陵王李哲,立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