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作为父母,该怎么去教育孩子?
孩子,父母,自己的作为父母,该怎么去教育孩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我认为没有唯一的标准。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家庭也有自己的家风,不同家庭有不同的方法。虽然我们不能照搬别人家的方法,不过我们可以学习教育的逻辑,根据孩子的特性因材施教。
二.父母对自己的要求决定了孩子的层次
家庭教育是有层次之分的,低层次的家长愿意为孩子花钱花时间,中等层次的家长愿意为了孩子去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不断提升自己,高层次的家长是为孩子创造好的环境,做孩子的行为榜样,建立起孩子健全的人格让他去发展自己。
童话大王郑渊洁就多次分享过自己的育儿方法,在家里所有的长辈一律不会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孩子看到最多的场景就是父母在看书写字,因此他的两个孩子都养成了爱阅读爱思考的习惯。
可见,家庭教育不仅是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对父母自身的要求。养不教,父之过的教诲流传至今一定有它的可取之处。
三.教育孩子不同年龄段有不同侧重点
0-6岁是孩子成长最快的阶段,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
在这段时间最核心的关键点,也是家长要重点去培养孩子的部分,包括安全感的建立、好奇心的保护、情绪认知的学习和规则意识的启蒙。
具体怎么做?比如,孩子一岁之前妈妈的陪伴教育。
一岁之前的孩子是十分无助的,这个时期是孩子与家长建立好情感的关键。
研究证明,早期陪伴在孩子身边的这个人有最大的心理资本,即对孩子的控制力。父母想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人生导师的作用,必须要有对孩子的掌控力,这个掌控力不是血缘决定的,而是孩子在早期的抚养过程在心里为大人留下的一个位置。
因此,一岁之前是由妈妈亲自抚养长大的孩子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孩子与妈妈产生了什么冲突都有办法可以挽回,反之,母子的关系一旦破裂将很难补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你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大,简而言之:①一是要以身作则地以榜样示范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②二是要以身作则地以榜样示范方式教给孩子为人处世的行为修养;③三是要以身作则地以榜样示范方式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④四是要以身作则地以榜样示范方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⑤五是要以身作则地以榜样示范方式培养孩子的体育锻炼爱好;⑥六是要以身作则地以榜样示范方式培养孩子的阳光心态、与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总之,你的以身作则,就是方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果你养了一条狗,你会怎样去调教它?
我相信你肯定会根据狗的品种特点、大小肥瘦、时间季节的不同等等因素去思考这个问题。为了你心爱的狗,你甚至考虑到了用什么容器给它喂食它比较高兴,怎样给它洗澡它才不会抗拒......
用狗来比喻人当然不大合适。但事实就是,原理是一样的。只是有些家长面对狗,考虑的方方面面比面对孩子考虑的要多得多。为什么?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对狗不了解,而对人比较了解。
所以,我常说,很多年轻的父母,真的算不得是“父母”,只能算是“爸妈”。后者只要生了孩子就是,而前者,必须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回过头来看。作为父母,该怎样去教育孩子?
不要只关心孩子的身体疾病,也要关心思想和心理疾病
首先,当然是要了解你的孩子。
天下的人,品种虽然都是一样,是“智人”,但每个个体是有很大差别的。这些差别因民族、文化、肤色、家族基因、居住地等而存在,这就是古人说的“性相近,习相远”。所以,必须清楚地了解你的孩子。
比如,孩子天生是左撇子还是右撇子?别小看这个问题。孩子哪个手为主说明了孩子大脑发育的方向不一样。很多父母就是忽略了这一点,导致孩子本来可以在某方面出类拔萃的,结果被“教育”得很平庸。
又比如,孩子的性格。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比较内向”或者“我的孩子比较怕生”等。这只能说他们看到了孩子的某些行为。大部分家长也只是到此为止。没有深入去研究到底自己的判断是不是对的?如果是对的,孩子会遇见什么问题和困惑?我们该怎么去帮助孩子?
了解孩子是父母双方的事情
其次,因材施教。
知道孩子的性格特点了,当然就是要根据这些来对孩子进行教育了。有人说“因材施教”不是老师要做的吗?我严肃地跟你们再说一次,只要事关教育,就应该“因材施教”,不管教育者是谁。
比如,孩子是空间依赖型的。带孩子去大商场的时候,孩子不敢一个人去卫生间,家长就不要大声呵斥:“这么大了还不敢一个人去厕所,你有什么用呢?”。或者孩子作业没做完,你问他原因,孩子说“我不会做”时,你就不要说他“不懂去查课本吗?”。因为这类孩子的依赖性比较强,你只能通过慢慢的引导和帮助,让孩子逐渐脱离依赖。
孩子是不断变化的
最后,要不断观察孩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会有很多的变化。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才不会到最后来说“怎么会这样呢?”
有的孩子刚上学,数学成绩很不错,家长就会认为“我孩子的数学很好”,结果疏于发现孩子在数学学习上遇见的困难。等到了孩子数学考试不及格的时候,家长就只会问“这是怎么回事?你数学不是一直都很好的吗?”,这个时候再来补数学,花费的精力就大了。
细心发现孩子的变化,有微小进步,给予表扬,鼓励孩子更进一步;有停止不前的,帮助孩子找到原因,让孩子战胜困难继续前进。这就是称职的父母应该做的。这也是教育孩子的最佳良方。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