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作为父母,该怎么去教育孩子?
孩子,父母,自己的作为父母,该怎么去教育孩子?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六岁之前:是建立规则的时期,不符合的要求一定要对孩子说不,要告诉孩子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小学阶段(1-4年级):是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好时期,要注重兴趣的培养,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否则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有一个规范的作息时间表,让孩子做每件事都有一个计划性,养成良好习惯;同时要相信孩子、适当的放手让孩子独立去解决一些事情,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小学阶段(5、6年级):要注意多沟通,多去了解孩子的一些想法,提前预防青春期的爆发。
初一要注意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同学、老师和环境,引导孩子学习习惯的提升。
初二要注意青春期的一些问题,注重有效沟通,不是简单你问我答,要深入的去了解互动,分享各自的秘密,引导孩子度过青春期。学习方面初二科目增多难度增大分数大概率会下滑(名次可能波动不大),要注意沟通跟孩子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初三是一个压力巨大的一年,注意帮助孩子分散压力,调整心态共同面对中考的挑战。
高中阶段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会越来越小,注意尊重以平等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选择,学会去了解孩子的内心,因为他已经长大了。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我们家长成长的过程,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也会更加的成熟与稳重,我们要以平等的心态去跟孩子有效的沟通和引导,就可以帮助孩子获得甜蜜的童年。
而不同的年龄段我们的身份也应该随之改变,在0-6岁的时候我们是孩子成长的陪伴者,6-12岁的时候我们成为了孩子的教练,12-18岁的时候孩子会逐渐的成长为代替我们征服世界的传承者。
孩子的教育其实并不难,因为对于孩子的教育只围绕着一个字那就是“爱”,因为爱他所以我们会做的更好,因为爱我们会让他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宝贝儿!
谢谢,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画面英语的汤臣老师,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要把孩子培养成国家的合格公民,社会的有用之才,很不容易。从宝宝呱呱坠地,到小学、初中、高中及至高考后到异地求学,在这近20多年的时间里,培养孩子的重担大部分落在父母的肩上,养育之责何其重大!
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未来,有人说,人到中年,孩子就是家长最大的事业。那么,在 教育孩子时要注重哪些事情?下面我就从3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1.语言能力的培养
(1). 母语学习
孩子出生后,父母不妨每天定时收听、播放评书之类的广播节目,让宝宝接受规范的语言输入。
这类节目发音标准、用语纯正、感情丰富、情节完整,宝宝听完一本书的所有章节之后,再反复播放几遍声频。这种操作不仅轻松、便捷,而且高效。
在女儿上幼儿园之前,我给她播放的第三本有声书是《论语》。在她每天睡觉前,我就把复读机放在她的床头边上,播给她听。有年过春节,在我祭祀完毕,女儿就问了我一句:“爸爸,‘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是什么意思呀?”我当时心里非常震动。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给孩子讲解过《论语》一书中的任何句子,可是孩子能把当前所见与书中的句子进行自动匹配、联系起来!由此可见,人的大脑真的是一个非常神奇的系统!
(2). 外语学习
在今天,国际交流日趋密切,外语的学习也可以参考上述方法。我的邻居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每天给她播《走遍美国》这本书。结果上幼儿园和小学后,孩子的英语成绩在全班总是名列前茅。小学6年,从没有上过什么语言辅导班、培训班。邻居经常说,把学语言的培训费省了下来给她报美术、音乐方面的培训课。
上面两个例子足以证明,宝宝从出生到上小学,这段时间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抓紧!语言能力抓到位,能为后期的交流和其他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2. 观察能力的培养
在宝宝的眼里,世界每天都是新的!宝宝的好奇心是上苍赋予生命的最大礼物。爸爸妈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1).通感训练
在拿水果给孩子吃之前,先把一个完整的水果放在他的手里,让他体会水果的光滑,留意水果的颜色,然后让他留心观察父母洗水果的过程。切开、递给他吃的时候,让他说出水果的味道。之后,再要求他用自己的语言把水果的形状、颜色、手感、味道等等说出来,以此实现视、嗅、味、触的通感统一。这种人为的训练可以多做,假以时日,宝宝对事物的认知就会比较全面和深入,上学后写作文也会有话可说。
(2).差别训练
把一些具有同质特点的物品摆在孩子的面前,让孩子说出其中的差别。比如,把橘子和脐橙、水彩笔和蜡笔放在桌上,让孩子告诉你两者的不同。或者,带孩子到公园去,摘两片绿色的叶子,让孩子指出它们之间的一些细微差异。
这种训练,能培养孩子的细心,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3. 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孩子进入中学后,家长要转向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孩子进入社会后,不会因为他会写几句比喻句,会用几个形容词就给他工作。在一个创意型社会,更看重一个人的思维深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
(1).看问题角度的创新培养
对一些老问题,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从另一个角度去分析问题,以此培养孩子看问题的时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问题。
比如在读到一些歇后语或格言时,“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就一定是成功之母吗?失败要成为成功之母,前提是什么?成功在什么条件下又会成为失败之母吗?等等。又比如“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今天这个时代,适用吗?如果不适用,原因是什么?
这样一来,孩子就慢慢的开始学会凡事要动脑,不能人云亦云、读书不化!用理性的态度去审视一切,这种思维品质比什么都宝贵。
(2).对资料利用能力的培养
对一些新的问题,要培养、指导孩子如何去收集资料、收集数据。然后引导孩子对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利用,得出结论。
通过这些步骤,培养了孩子的探索能力和为学的最基本的工夫,为孩子今后进入高一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优秀的孩子是培养出来的。以上几点,仅供你参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