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理解摄影的纪实性?
纪实,摄影艺术,瞬间如何理解摄影的纪实性?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理解摄影的纪实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摄影的纪实性的重要性与价值要远远大于摄影的艺术性!
自从十八世纪欧洲人发明摄影器材与摄影技术以来,使我们从摄影影像中了解到了欧洲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清朝的历史现状,涵盖了当时的真实的人物面貌、服装、生活、军事、等真实现状。如果宋朝时期就有摄影技术,那么国画《清明上河图》就会有另一种精彩的情形,也会为后来人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有更充分的依据。
外国的纪实摄影就不说了,就咱中国近代的摄影纪实的重要性就非同小可,譬如抗日战争时期,闻名世界的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惨无人道大屠杀(屠杀南京市民及军人三十万),倘若没有外国记者和日军随军记者用照相机、摄影机留下当时珍贵的纪实镜头,我们后人永远也无法知道当时日军的残暴和南京市民的悲惨,同时,在审判日军战犯法庭上也无法举证日军的罪行。其中还有其他国家等不同战争的随军记者所记录下的每场战斗宝贵瞬间……!
总之,摄影艺术只是精神的享受,而摄影纪实是历史的还原与不可复制的再现。纪实摄影比摄影艺术的价值、重要性大的太多太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把值得的事情纪录下来,留住美好,留住记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 纪实性特征
帮助达盖尔确立摄影术的法国国会议员阿拉戈,在摄影术发布的当天发表感言:“考古学家将从这项新技术中得到多大的好处呀!光把刻在底比斯・孟菲斯及卡纳克等地的巨大石碑上的象形文字摹写下来,就需要花20年的时间,还要有大批擅长描绘的工匠,而假如利用银版摄影术的话,那么只需一个人就能完成同样规模的任务……”在这段激昂的陈词里,阿拉戈所着重推介的是摄影术精确摹写客观事物的能力,也就是摄影艺术的“纪实”能力。“纪”,同“记”,所谓“纪实”,就是逼真、精确地表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事物或现象,摄影艺术的这一特征来源于透镜成像的共轭关系和感光材料的光敏特性,是摄影艺术的技术性所赋予的。在摄影术诞生之初,一名记者向没有见过摄影术的读者解释摄影为何物时,曾经形容为:“就像在马路上拿着一面镜子,周围的景物都极细致地反映了出来,然后把镜子带回家中,这些景物就永远留在上面了”。①这是对于摄影艺术纪实性特征的形象阐述。
摄影艺术的纪实性有着三个层次的不同内涵:首先,摄影艺术能够精确地复制客观对象,这时的纪实性表现为真实与逼真;其次,摄影主体必须亲临活动现场,即便是用摄影艺术表达摄影艺术家自我的情感,也必须在一定的现场拍摄其中的事物或现象,这时的纪实性表现为一种现场性;最后,摄影艺术只能表现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事物,对于过去和将来的事物没有表现能力,这时的纪实性又表现为一种现实性。②摄影艺术纪实性的这三个方面的内涵,对摄影艺术的本质和创作手法作出了规定,但在某些时候,如果刻意坚守纪实,又会对摄影艺术创作造成一定的阻碍。对此,摄影艺术界曾有过激烈的论争,部分新闻摄影专业人士坚持“写真纪实”的观点,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摄影,是因为它是对于真相的记录,照相机面对的必须是真人、真事、真景、真情,否则就不是“照相”,而是“照假”。他们还认为具体可视形象的记录,是摄影艺术的特点乃至生命所在,是摄影艺术自立于艺术之林的依据,摄影艺术的真实性和其他艺术的真实性是有区别的,其他艺术的真实性是概括的,可以虚构编造;而摄影艺术的真实性必须实现真人、真事和真场景这“三真”的统一,才能实现摄影艺术作品的美。另一些以艺术创作为主要方向的摄影人则坚持“技术纪实”的观点,他们认为写真纪实论只适用于新闻摄影,对艺术摄影而言,纪实只是一种自然属性,是由摄影艺术的技术条件所带来的,但这种纪实并不等于真实,真实也未必需要纪实才能实现,摄影艺术的真实性和其他艺术所要求达到的真实性一样,是必须发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的。从摄影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如果没有萨洛蒙、布勒松等坚持写真纪实的摄影艺术家们的努力,今天的读者就享受不到那些决定性瞬间赋予眼球的冲击;而如果没有曼瑞、哈尔曼斯等摄影艺术家的奇思妙想,读者也就感受不到图片中异想天开的广阔世界。正当写真纪实论者与技术纪实论者争论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一些折中主义的理论家抛出了“广义纪实”和“狭义纪实”这两个概念。他们把“狭义纪实”界定为事实和形象真实的一致性,要求照片的内容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必须忠实地记录当时特定的环境和人物的真实情景;“广义纪实”则是指在艺术摄影中,摄影艺术的真实性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只要拍摄者选择的题材具有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就可以在创作过程中对素材进行加工,并创造条件完成创作。关于摄影艺术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纪实性,相信每位读者都有自己的见解。对于新闻摄影而言,纪实无疑就是“写真纪实”,图像与事实之间不能存在人为的、主观造成的差距。当然,由镜头特性或特定条件下的快门速度、光圈大小所造成的变形是可以理解的。对于艺术摄影来说,摄影艺术家必须在记录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图像进行一定的艺术变形,从而将自身的思想情感、审美理想和艺术情趣渗透到摄影画面的艺术形象中去。
新闻摄影的写真纪实是建立在技术纪实的基础之上的,在很多情况下,照片中的“真”只是一种表象,要真正地使纪实等同于真实,还需要摄影艺术家的精心选择、提炼与概括。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真善美和假丑恶总是交织在一起,有些看起来是真的事物或现象,却来自人为的操纵与控制,这时的“纪实”只能是一种“真实的谎言”。对此,法国摄影理论家吉泽尔・弗伦德在著名的《摄影与社会》一书中曾指出:“它(照相机)看起来既精确又公正。摄影比起其他任何媒介来都能更好地表达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以那个阶级的观点来解释事件,因为摄影虽然极为逼真,但却具有一种虚幻的客观性。镜头,这只所谓没有偏袒的眼睛,事实上允许对每一事实进行可能的歪曲……。”而有些在我们看来再虚假不过的画面,却从宏观层面上表现着生活的真实,《穿着军装的天使》就是鲜明的例证。这张图片是侵华日军占领广东时摆拍出来的,表现的是一位“将难民视作自己母亲背往避难所的皇军勇士”,还附了这样一段文字说明:“这是我皇军真正的写照:占领广东当日夜晚,由于敌军放火焚城后逃逸,全城许多地方都陷于火海之中。在大火及浓烟密布下,许多城里的居民都收拾细软衣物开始逃难。在此情况下我军本着‘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在尚未开始享受胜利的果实之前,就立刻卷起衣袖于海珠公园建立避难所,协助收容难民。”如果单从技术纪实的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张纪实照片,但照片的内容却是日军为了欺骗世界舆论而耍出的卑鄙伎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