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老人为什么听力下降却不愿佩戴助听器?
助听器,听力,老人老人为什么听力下降却不愿佩戴助听器?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您可以带老人去正规的助听器验配中心,咨询验配师,并给老人办理借助听器带回家体验的服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老人一辈子勤俭节约,怕花钱,另外对助听器没有认知,不知道原理,更不知道能达到什么效果;还有些老人可能听损时间比较长,突然佩戴助听器感觉不适应,就不太愿意戴,家里人要多支持多鼓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老人对听力干预认识不够,一般要听得很不清楚,才想起要佩戴助听器,其实不然,助听器干预越早越好,适应得也会更快,能够有效地提高言语识别率,改善生活质量。另外一个有些老人比较介意外观,目前根据个人的听力损失程度和耳道情况可选配耳内助听器或超隐形助听器。合适的助听器可以干预听力,是不会耳朵造成伤害的。不仅可以干预提高言语分辨能力,还有助于生活中的沟通及外出帮助,提高生活质量。具体可以到专业的验配中心进行咨询试听。希望可以帮到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先弄清楚老人不愿意佩戴助听器的原因,有的人是害怕戴上助听器以后会被别人认为是残废,比较在意别人的看法,这时候子女或家人就要做好思想工作让老人明白助听器跟眼镜、拐杖一样只是辅助工具,并不会受到歧视的;有的人是担心选配助听器要子女多花钱,这时候子女就要给予最大的支持;有的人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还没完全听不到,不要佩戴助听器,要改变老人的认识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人在听力下降后,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心理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否认在发现听力损失的初期,绝大多数老人认为,听力损失并不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他们否认听力损失这一事实。事实上,否认行为是一种防御心理的阶段性表现。针对这一时期的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我们需要设身处地的去了解其困境所在,帮助老人积极地度过“否认”阶段,而非强制其做出改变。第二阶段:被动接受随着时间的流逝,老人对待疾病的看法会逐渐由否认心理转变为被动接受心理。他们认为,看不见、听不清等身体变化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必然发生的事实。然而,被动接受并不意味着他们愿意做出改变,大部分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仍然不愿对此采取干预措施。坦然接受听力损失却不愿主动治疗的心理是老年人失去信心、不愿对听力损失做出任何改善的根本原因。针对这一时期的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家人和听力师将面临更多沟通及交流,向该时期的老人普及更多科普知识,潜移默化地使其意识到早期干预的重要性。第三阶段:自我形象维护到了这一阶段,虽然老人已经接受自己听力下降的事实,但出于相貌及外观考虑,一部分老年性听力损失患者认为,佩戴助听器会使他们看起来“异于常人”,他们并不想因为助听器而使自己的形象发生改变。换言之,当其发现自己逐渐失去社会地位、可参与的社交活动越来越少、无法紧跟时代潮流、周围朋友相继去世时,他们会有意识的维护自我形象,不愿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做出改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老人对听力干预认识不够,一般要听得很不清楚,才想起要佩戴助听器,其实不然,助听器干预越早越好,适应得也会更快,能够有效地提高言语识别率,改善生活质量。另外一个有些老人比较介意外观,目前根据个人的听力损失程度和耳道情况可选配耳内助听器或超隐形助听器。合适的助听器可以干预听力,是不会耳朵造成伤害的。不仅可以干预提高言语分辨能力,还有助于生活中的沟通及外出帮助,提高生活质量。具体可以到专业的验配中心进行咨询试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多老人对听力干预认识不够,一般要听得很不清楚,才想起要佩戴助听器,其实不然,助听器干预越早越好,适应得也会更快,能够有效地提高言语识别率,改善生活质量。另外一个有些老人比较介意外观,目前根据个人的听力损失程度和耳道情况可选配耳内助听器或超隐形助听器。合适的助听器可以干预听力,是不会耳朵造成伤害的。不仅可以干预提高言语分辨能力,还有助于生活中的沟通及外出帮助,提高生活质量。具体可以到专业的验配中心进行咨询试听。希望可以帮到您。
上一篇:草莓根腐病、青枯病、黄萎病以及炭疽病如何区分并防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