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是如何从自己成百上千的照片中选出摄影作品的?
照片,构图,油漆工你是如何从自己成百上千的照片中选出摄影作品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能感动自己,能感动别人的都是好片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必须在我眼里是最美的,或许有点小惊喜,或小点与众不同,欣赏级别不同,一年前拍的和一年后拍的区别很大,叫我说原因也说不上来,就是不同角度多拍一张照片,重中选一张自己认为最好的那张,但摄影学问很深奥,只有边拍,边学和悟,好的照片定格永恒,这就是摄影的魅力所在。
秋与初冬的依恋
光和影子融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是我关于摄影课题的非常感兴趣的研究项目之一!
怎样从成百上千张照片中选择需要的照片,“需要”二字非常重要,就是根据主题选择最恰当的照片,如果改成“最美”的照片,我敢保证你会得“选择性恐惧症”的。选择照片,从海量图片中选单幅,从千万张拍摄专题长期项目的人文纪实作品中选出十多张组照,不但有选片问题,而且还有组图的编辑问题,哪些图片先出场、依次又编排哪些图片、选什么图片结尾,以及跨页照片的选择等等,出版画册同样面临选片问题。鉴于篇幅有限,只谈谈读《马格南世纪经典》这本书的感受,下面的图片和小样均来自此书。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呢,先推荐一本《中国摄影出版社》的书,绝没有给出版社推荐广告的意思,这本书是关于如何在一堆小样里选择满意的照片的书,会聚了马格南图片社多位大师级人物的选片视觉经验,从大师的经验中体会他们的选片理念,本人认为这是体制内的出版社近几年来最良心的摄影译本,热爱人文纪实摄影的友友们值得细嚼慢咽的书!
一、美国新闻摄影记者托马斯.霍普克《9.11》新闻摄影选片
霍普克在9.11事件爆发后第一时间赶往事发地点采访,但是,由于警察已经封锁了世贸大楼方圆2公里的范围,记者、闲杂人等都严禁进入,他在外围设法拍了一组照片。就是下面这组,说实话,作为现场目击来讲,这些照片真的太普通了,甚至比不上位于核心区域目击群众用手机拍的照片震撼和刺激,但是后来其中的一张照片却深刻影响了美国人关于和平、灾难的重新认识。
下面这堆样片都是霍普克在爆炸的非核心区拍的将要用于新闻报道的照片:
在看下面这张从一堆毛片里选出的单幅照片:
这幅照片被作者命名为《9.11》,照片的前景中,一群美国年轻人这在公园里玩耍、娱乐,和平世界中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但是呢,照片的背景正是骇人听闻的恐怖袭击事件的刚刚开始,灾难的突如其来在这些年轻人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觉醒,恐怖袭击事件被当做一般的火灾,该玩的继续玩!霍普克以敏感的触觉发现了这幅图片所暴露的美国社会娱乐至死的顽疾,年轻人们对于突入其来的巨大灾难似乎过于麻木不仁,当照片公开发表后引发社会广泛的批评和反思!
二、马克.吕布的《埃菲尔铁搭的油漆工》拍摄于1953年,下面的一堆毛片就是吕布亲自爬到铁塔上拍摄的油漆工工作的场景图:
最后选出下面的作为定案作品:
仔细看看一堆毛片里,为什么要选择这张?我们继续看看吕布拍的一堆小样片,其中有大师用红色笔框起来的几张和打X的几张,打X的肯定是坚决排除的,最终在初选的几张里选出最满意的一张。书中并未介绍马克吕布如此选片的目的,但是,我们从大师勾选意图可大概分析出其选择和舍去的思维痕迹。要我选,可能就选了第六幅了,巨大的、交错钢铁构架的气势,一位艰难樊爬的油漆工,正好突出工作环境的险恶和人的无助眇小,但是,为什么大师选的是那张呢?思考再三,个人认为最终得出的结果不得不服大师的视觉艺术素养,他并不把工作环境的危险性做为主要表现内容,而是“以人为本”,突出表达工作中的油漆工轻松、愉快的工作身姿和敬业挑战精神!
(真是郁闷,今天辛辛苦苦写的文章尽然存不到草稿箱里去?而且文章还有一部分图片居然无法发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主题必须一目了然,画面简洁干净,其次焦点精确,光线运用合理,三是表达到位,有思想内涵。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第一选主体清淅,第二选爆光正确,第三选构图合理,第四选主题思想。
上一篇:农村人怎样才能过得幸福?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