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这两句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这两句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通过这两句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同你身边的妻子,本来是最美丽的,可是因为长期在你身边,却不以为然了。直到有人当你面夸她时,才会像如梦初醒般的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要想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必须跳出事外,以旁观者的角度,才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就是读这两句诗的心得体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答!
庐山,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斐声海内外。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有山水的地方就会有故事,有故事的地方就会有诗。在众多以名山大川为主题的诗词作品中,苏轼的《题西林壁》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堪称描写庐山诗词的千古绝唱之一。让我们再次重温经典,回顾历史。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显而易见,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七绝,但绝不枯燥乏味,反而生动有趣,妙趣横生。虽是讲述一个深奥的道理,却深入浅出,朗朗上口。
东坡先生如同一个虔诚的游客,徜徉于庐山的青山绿水之间。以一个诗人、哲人的慧眼,从不同的角度体会着庐山的风韵,也许在一场小饮之后,向世人阐述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芳一个人如果陷在某个具体环境、事件当中难以自拔,那就无法全面、客观地去认知这个环境和事件的真相,往往会一叶遮目,从而产生片面性和主观性。诗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几乎成了大家所常用的成语典故。这就是自宋代开始在文坛盛行诗文哲理化,传统所说富有“理趣”的诗作。
最著名的两句,会使人们联想起“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情况;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又告诫人们:对于任何事物,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去观察,方能认清全局或全貌。理趣诗的理趣,表现为诗情与哲理的结合,是景、情、理三种要素合而为一,其基础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独特感受和思索。我们不禁感叹,也只有东坡先生这样释儒道"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才能有这样的感悟。我们不得不佩服东坡先生的睿智和才情一一一所谓大家最善于将深奥的问题简单化,因为他们比谁都明白大道至简!我时常在想:几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面对这首哲理诗,惊叹万分,无限感慨!
再次感谢悟空平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三种解释启发。
一,作者登庐山被眼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景色所迷倒,感叹不已。
二,对遇到复杂的事情,不能看表面。不仅要全面分析,谨慎处理。
三,在人与人同事朋友交往过程中,不仅要你学会识别和观察人。还有人的行为和语言表达意图,多思考和洞察人的内心世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对我的启发主要有如下几点:
其一:看问题不能从单方面考虑,应该从多个方面综合分析;
其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其三:一个人不能沉醉于自己的世界里,他应该多接触外界,开阔眼界,不断学习,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其四: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他人,因为尊重他们,就是尊重我们自己。人与人之间如此,国家与国家之间亦如此。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宋代文学家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意思是说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是因为人在庐山之中。
给我的启发之一就是要全面的看问题,而不要片面的单纯的看问题。否则,就会像把庐山看成一道岭,或一座峰。或高或低等等,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启发之二,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对待事物不要匆忙的下结论,而是要退出事物之外,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认真仔细观察探讨,然后再下结论,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启发之三,就是像毛主席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以庐山为例我们如果不亲自到庐山去观看,踏查,多方位多角度去探讨,而坐在那里夸夸其谈,讲庐山是什么样的,这可能是道听途说,不准确,也可能是主观臆测,完全错误的结论!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