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晚清外交,中国如何进入国际大家庭?
外交,晚清,中国晚清外交,中国如何进入国际大家庭?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晚清外交,中国如何进入国际大家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尚可网 邀请!
本来清朝沿袭传统的“夷夏”观念,既中央王朝不屑于和藩属国平等来往,所以没有专门的外事机构,只是把涉及到的外事按照业务分管于各部司,比较常见的是礼部,因为无论什么业务,都涉及礼仪问题。
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当《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被迫开放的五处口岸亟待管理,于是设立了“五口通商大臣”一职,先由两广总督兼任,1858年后由两江总督兼任虽然限定在通商范围内,不涉及政治外交,但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外交权力的职务出现了。
1861年,在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洗劫圆明园之后,迫于列强压力,咸丰帝批准成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晚清政府终于对内政外交进行了明确分工。虽然总理衙门管了很多不是外交的事务,还有南洋大臣(由五口通商大臣兼管沪、浙、闽等口岸后改成)、北洋大臣(开始是三口通商大臣,后来兼管直隶、奉天、山东三省洋务和海防等后改成),但毕竟是中国近代外交体制的重大进步。
由于繁杂的外交事务有所专管,虽然中国积贫积弱,但能进行适当的外交活动,从而慢慢的掌握了利用外交手段为国家争取利益,减少损失,的策略,减缓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比如众所周知的关于英国租借九龙租期一年一年之争,为今天收回香港留下了条件。
总理衙门存在40年后,正式设立了外务部,标志着中国外交体制的正式确立,建立了领事制度,厘定了外派使节职责制度,颁发了外交章程,强调了驻外人事专业标准,重视了职业外交官的培养。
同时,随着晚清政府的外交越来越规范,驻外机构逐渐成为中国晚清政府外交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877一一1879年间,正式派出了驻伦敦、华盛顿、东京、圣彼得堡等外国首都的公使,不仅接洽所在国的政治经济事务,还办理所在国的华侨等民政事务,为维护海外华人的权力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晚清政府的外交,虽然是被动的,但是随着晚清政府的外交逐渐成熟,彻底改变了中国外交懵懂无知的局面,提高了涉外工作的效率,在外交战线上也为保护国家利益,减少国家损失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虽然晚清留给现代的历史不堪回首,但在那样的逆境中挺身而出的外交人,也不能一概否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858年咸丰八年6月26日在英方非特无可商量,即一字也不容改的要求下,清英双方于天津海光寺内签署了《天津条约》。中方代表桂良,英方代表额尔金(火烧圆明园之罪魁)。
古代的中国奉行着朝贡觐见的宗藩体制,即使到了清代也还没有现代主权国家的领土、壃域的意认,清朝府也不具备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鸦片战争的爆发,清廷不得以开始学习和洋人打交道。这个过程是屈辱的,悲催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施现了叩开中国大门的第一次尝试。二次英法联军之役之后,洋人在中国境内之沿海贸易,征收厘金等诸事项被提上了日程。
西方列强杀望建立公使常驻北京,与清政府直接打交道,为此他们不惜以武力相逼。
1861年西方列强开始在北京开设公使馆,总理各国事物衙门也应运而生。1880年清廷亦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及日本设立了使领馆,郭嵩焘、薛福成、沈葆桢等一干官员走出了国门,成为了中国近代外交的先驱。
清廷的外交官们在学习、模仿现代外交事物时开始学会援引国际法,为国家争得权益。这意味着古老的中华大帝国已渐渐的融入到了现代国家的队伍中,作为天朝上国的时代以一去不复返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晚清外交,是一个被欺负、任人宰割的外交。俗话说,弱国无外交就是这个道理,晚清各国列强都到中国来分一杯羹,那有什么外交可言,只有别人想到了什么写个条约叫你签吧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