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考博士发表论文的目的是什么?有实际用处吗?
博士生,发表文章,高校考博士发表论文的目的是什么?有实际用处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考博士发表论文的目的是什么?有实际用处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即便是硬性规定博士生需要发表文章,也应强调学术质量而不是发表的数量,更不应以所谓刊物级别确定文章的水平高低。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近年来,在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教育中,不少高校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发表文章的硬性要求,比如硕士生要求发表1~2篇文章,博士生要求2~3篇核心期刊或者SCI、EI、SSCI、A&HCI以及CSSCI类文章,否则就没有提出申请答辩的资格。对此,有不少学者提出质疑乃至强烈批评,并以西方高校为例进行对比,提出国外高校并无明确的发文要求,以此批评国内高校的一些做法。我国何时开始出现这样的要求、其依据何在,人们探讨的较少,但这样的硬性规定与高等教育法并不完全契合是实情。因此,人们对此提出批评确在情理之中,也出之有据。
但就国外而言,近十余年来,情况也在发生变化。以美国为例,这一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18年5月30日《美国高等教育纪事》发表文章《不景气就业市场的另类标志:研究生感受到巨大压力要发表文章》(以下简称《另类标志》)就讨论了此事。由于美国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主要是博士生教育,所以本文所谈的研究生主要是指在读的博士生。
1.就业市场在“逼迫”博士生发表文章
在美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像中国高校那样的明文规定,要求在读博士生必须发表文章,更没有规定发表文章期刊的级别,但这并不代表着博士生没有发表文章的压力。恰恰相反,美国当下严峻的就业市场,促使博士生不得不在博士学位之外,再用发表的文章来加重自己在就业时的砝码。
《另类标志》一文指出,在美国,不要说二十年前,就是在十年前,人们都不会希冀一个博士生除了博士论文之外再发表别的文章。然而,现在的情形已经有所不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副教授拉普森是该校研究生就业办公室官员,他十年前毕业于波士顿大学。他说,现在人们越来越希望看到博士生有文章发表,甚至是希望他们有多篇文章发表。
《另类标志》指出,博士生们逐渐感受到发表文章的压力,不过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但十年前(即2007~2008年左右)的大萧条之后,低迷的就业市场让博士生们更加感受到了这种压力在日渐加剧。而出人意料的是,在经济大萧条之后的经济复苏过程后,过去常见的高校用人周期性复苏现象却并未出现。相反,每年新出炉的博士人数超过了高校能够给予的终身教职的数量。
《另类标志》在预测未来博士生们所面临的激烈竞争时直言不讳,称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竞争的形势依旧是“残酷的”,并认为这种残酷的竞争又火上浇油,加速了人们越早发表文章越好的期待。
2.悄然变化中的美国高校
市场如此,自然导致高校的需求与要求也在逐渐发生改变。虽然美国高校并无硬性规定,但形成了软性的规定,或者说在人们的心目中逐渐开始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期望。《另类标志》采访了美国的一些著名高校,让我们看到了他们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
耶鲁大学英语教授卡斯坦认为,现在已经再也回不到过去那种不对博士生提出要求的时代了。博士生应该有文章发表,对于那些想要寻求学术职业生涯的人来说,这已经成为了“新常态”。
当然,是否要求发表也要看学科。美国圣母大学文学院院长麦克格里维说,各个学科的要求有所不同,比如经济学科就少于其他社会科学,比如社会学与政治学等。但在人文学科,人们则越来越看重文章的发表了。
那么,美国高校这一变化的理念何在?看上去道理很简单。对于获得博士学位的人而言,人们往往并不知道其工作做得到底如何,未来是否能够做出成绩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已有的文章则很能说明其未来的潜质和水平。
正如得克萨斯女子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卡品努斯所说,各个系部在招人的时候,都想招聘那些已经知道怎么去发表文章且能够获得研究基金的人。他们在寻找的是显示了研究才能与研究成就的人。
现实状况亦如此。在美国高校招聘阶段,虽然现在的遴选委员会依旧十分看重导师的推荐信,但一篇同行评议的文章——即便不是发表在该领域中的顶尖刊物上,若是声誉良好的杂志也可以——则会使其显得十分突出,能够充分显示这位博士的未来走向。
实际上,美国高校这一变化还有两个非常现实的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日益增长的兼职教师越来越占据了美国高校众多的教师职位。据报道,兼职教师能够占到系部约70%的数量。其次,现在是一个“博士后的世界”,博士毕业不经过博士后研究阶段,已经很难找到工作了。卡斯坦说,自己在1975年获得博士学位时,学生经过6年的博士研究从研究生院毕业后,人人都可以找到工作。但这种状况现在已经非常罕见了。即使有例外,那也要先在高校中做2~3年的访问教授或者助理教授,才能进入终身教职系列。
3.博士生为发表文章而延期毕业
在美国,对于博士生而言,就业市场的严峻性是任何一个还没有戴上博士帽的人都需要认真对待的现实难题。因此,多发表文章无疑是增加了自己未来在就业市场上的一份实力。
卡品努斯也提到,有些博士生推迟了毕业,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有更多的发表时间和更多的文章面世。各个高校也加强了对博士生未来就业的指导,包括提供导师。有悟性的博士生对此都心领神会,并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与导师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而有些博士生则会因此而彻底退出未来的学术圈。
康奈尔大学的高等教育经济学权威艾仁伯格认为,对博士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际上也对高校的各个院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美国顶尖高校的经济学博士项目大都提高了资助力度,学制也由5年延长到了6年,其他高校也在纷纷效仿。他说,不久之前,自己的大部分博士生还都会在4~5年之内毕业,但现在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据他了解,在康奈尔今年毕业的经济学博士生中,有8位在校时间为6年,2位是7年,只有1位是5年。凡是超过5年的博士生大都是把精力用在了发表文章上,几无例外。
为了消解博士生的难题,卡斯坦说,大多数的研究生院都会对博士生予以职业指导。一般从第三年开始,会帮助他们熟悉会议论文,教他们写作博士论文、写作研究论文、应对面试,等等。卡斯坦也经常告诫自己的学生,能够发表两篇文章就很好了,或者有一篇发表,另外一篇在评议中也可以。
其实在美国,发表文章的压力不仅是在博士生这个层次,也波及到了本科生层面。很多在本科阶段有文章发表的学生,不仅在进一步深造进入研究生院时会受到关注,在进入社会找工作时也往往会被优先录用。反过来,这也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博士生的期望值,博士生本来就有的发表文章的压力也会在这种外在压力下持续增长。
上一篇:钓鲫鱼怎么避免鲢鳙?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