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长想一想,你对孩子信任吗?
孩子,自己的,父母家长想一想,你对孩子信任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家长想一想,你对孩子信任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信任是互相的,可是作为父母,也有很多不合格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今社会,很多家长,特别是一些女性家长,对自己的子女总是放心不下,甚至怀疑,偷看孩子的日记,尾随孩子等等。有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监督效果,有的适得其反。那么,我们家长究竟应该信任自己的孩子,还是怀疑自己的孩子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北大学生的故事。
考入北大的学生中,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基本在全年级下游的占0.5%,基本在全年级中游的占3.4%;而那些在高中阶段成绩基本前十名的学生中,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小学、初中阶段的成绩不但不优秀,而且还是老师眼中的“差生”或不被重视的成绩平平的学生,这样的人占了11.2%。
北大学生小王曾经是一个“差生”。他说:
小学和初中我都是作为一个插班生在一个子弟学校上学,刚从农村转到子弟小学时,插班在三年级一班,班主任不愿意接受我这农村小孩,班里的同学也欺负我,老师总是批评我,不得已念了几天,父母就让我降了级,读二年级。直到小学毕业,我的成绩也只能算是中等。
初中我是在另一个子弟学校上的,一开始学习还没有适应过来,只知道听讲,没有用功,结果第一次期中考就没有考好,父亲好好地训导了我,假期我刻苦学习,第二学期考了全班第四名,但以后无论怎么用功也只是第四名,在全学年也只能排7、8名。每年考上市里一中的只有7、8个。我的景况很边缘,不幸的是我在升学考试前还得了病,考试没有考好,最后差十几分没有考上一中。父亲交钱让我进了一中。
第一天上学是我一生中最惨也是最值得纪念的日子。父亲去交钱了,我在雨中低头徘徊,遇见一个初中考上一中的父母送她来上学,他父亲问了一句:
“今天你也来上学?”
言下之意是我这样的自费生是不该与他的女儿一起上学的。
我低头,我的泪在流,在我的面颊上,更在我的心里。父亲当时安慰我:“孩子,没事,咱不比别人差!”我对自己说:
“王××:记住,今天,你低头走进这个大门,三年后要昂着头出去”。
我想我做到了。
上了高中,第一次数学摸底考试我只得了38分。第一个寒假,姐姐的一句话,使我喜欢上了英语,我把能找到的英语小册子的题都做了,第二学期英语的成绩由原来的72分上升到136分(满分150分)。但其他科的成绩还是不好,高一期末考试,数学只做出了两题(共五题)。但我一直很努力。
我们学校有一个规定,考试的座次是按学年的期末成绩排名安排的,前30名第一考场,31-60名第二考场,……共有8个考场,高中三年我是由第8考场慢慢向第一考场走的过程。
我之所以能考上北大,是我高中三年不息的努力的结果。是开学时的机遇,是不甘耻于人前而确耻于人前之争的不平之心的抗争,我总是说要为自己雪耻,我自己曾刻下三枚写有“辱生”的印章。
但我想更多的是应该感谢我的父母,高中三年来他们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信任我,激励我学习。父亲每天早上5点起床把我叫醒来学习。尤其他们的不辱之志始终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我想我无愧于他们的深爱,而且我要成为他们的骄傲。我愿用不息的奋斗报答他们。
这个“差生”的故事告诉我们:孩子只要有改变自己学习状态差的决心,那么没有永远的差生。曾经的“差生”也可以上北大。
学习成绩差是一种负面的激励因素,能够变消极为积极的关键是父母的信任和关爱。
从这一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那么,怎样相信自己的孩子呢?
1.相信孩子的能力。信任孩子,首先要相信孩子的能力。
2.相信孩子的努力。所谓信任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信任孩子会尽力做事,也会正确地做完,而孩子通常不会辜负父母的期望。有了这种信任,父母不必事必躬亲、事无巨细、一一监督、过问,怀疑孩子的努力与付出。有了这种信任,家长就会经常说:孩子,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因为你努力了!
3.尊重和理解孩子的选择。以信任为基础,就是要求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相信孩子、理解孩子。
4.尊重孩子的“隐私权”。孩子是有独立人格的人,不能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附属品。作为独立的个体,孩子也需要独立的空间,尤其是精神上的空间。一旦被入侵,就会表现得烦躁不安、忧虑戒备。只有个人空间得到充分尊重,才能心态平和,做事也会比较冷静。
5.相信孩子的品质和潜力。相信孩子的品质,相信孩子的潜力,相信孩子可以承担自己的责任。基于此,信任孩子就要抛去对孩子没有过多的担心,给他充分的空间和机会去尝试,去探索他的潜力和边界。很多家长因为担心,限制孩子去做很多事,其实,是以爱之名束缚住了孩子。
6.把握好对孩子的宽严尺度。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一切,切忌热心包办和冷淡蔑视。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只要是有益的,父母要支持他们去做。孩子缺乏经验和技术,有时失败了,或者有什么失误,这是正常现象。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父母应多进行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找出原因,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保护。反之,则可能引发孩子的对抗情绪。
7.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许多父母总是喜欢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其他孩子的优点来比较,似乎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的孩子好。殊不知父母的这种做法给孩子的感觉就是“父母是不信任我的”、“我在父母眼里是没用的家伙”,这种消极的想法也让孩子产生了不信任父母的情绪,从而造成亲子沟通的困难。做父母应该明确一点,孩子的成功与否应该根据孩子本身的成长来衡量,而不要根据其他人的情况来衡量。
8.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我们立场不同难免观点会不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为人父母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答应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要以孩子的思维和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和孩子更好地沟通。同时,换位思考,才能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才能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