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作为一个职场人,阅读中都会碰到哪些问题呢?
让我,的是,时间作为一个职场人,阅读中都会碰到哪些问题呢?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进入职场之后,尤其是成家之后,自己的自由时间被急剧压缩,一方面,留给自己看书的时间变少,另一方面,日常要考虑的事情变多之后,自己在看书学习时就无法像学生时代那样专注了。
阅读小说类的还好,因为有情节。阅读那些论证类的,尤其是超出自身认知那类书,虽然是好书,但阅读起来就很吃力了,读一遍是不够的,还是要多读几遍。
但不管怎样,这个知识快速迭代的时代,不学习就要落伍,所以再困难也要坚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最大的问题有两点
1、整块的阅读时间少,阅读不连贯,获得的知识不成体系。
2、读过的东西记不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是说阅读啊?\"对口就行\"一一我是指\"合乎自已的口味\"。年少时,书籍馈乏,家家贫困,读书如吃饭,往往饥不择食一一先填饱\"肚子\"再说。至于能否消化吸收?有已经都不错了一一哪儿还来那么多穷讲究?!但大多均以囫囵吞枣式地“看〈吃〉\"完,至于\"味觉\",光顾快了一一就象猪八戒啃吃人参果,感觉还没出来哪来味觉?年少时《呐喊》看了十二遍,最有印象,有的段落都能背诵。我的作文《记暑假里一件有意义的事一一捕蜻蜓》就是前半记实,后半虚构……竟大获成功,想\"其〈呐喊〉\"功不可没。其次是《朝花夕拾》,不光亲切,还触动了少年的心对童年经历的美好回忆与描绘。最难懂的当然非《野草》莫属,那种\"晦涩\"让我一时半会极难适应一一即使伴有解说……后来插的几幅画均可窥视当初的心境,用\"少年老成\"形容实在不忍又真真如此。
后来设及杂文……无疑受了影响。但我认为鲁迅先生的文章尤其杂文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消化吸收,因为太深刻,尤其其思想对人性的解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一让人痛且快乐着,明白着,过早地感觉、预知未生事物!上了中学,社交面相对广了,业余时间往往靠\"借\"来充实自已。有恐怖《蓝骷髅》一一一晚看完不敢睡觉的;有《白小易微型小说一百篇》,把学生的那种朦胧感发挥的淋漓尽致,只是刚借到还没看就被一个学霸撞见嘲笑而自已还蒙在鼓里……但看完我不后悔。有关诗的是本《台湾诗精选》,无疑给我撕开了一面\"真性情\"的窗口一一那时正被一些所谓的新诗折磨的差点神经错乱走火入魔;只是没抄几首很快又被催要走。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真的受益匪浅。曾有朋友给我推荐世界名著《简爱》,可说句实在话,我真看不进去,要不是因为它是第一人称又语言优美,可能早早我就放弃了,既使这样,断断续续也只勉强看到三分之一便嘎然而止。由此看来人不能完全相信名著,因为它也有不对口的时候,那就不要免为其难自已又让双方〈我和作者〉都尴尬了。除了《平凡的世界》点燃准备踏上社会迷茫前进的方向外,我曾反复提到过柏杨的一本成名作,它的出现让我思想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化〈换位思考〉\"、\"大洗漱〈重新定位〉\"一一当然是往好的认知方向发展:它基本垫定了思想往后的大体走向。那时爱看贾平凹的散文,喜欢他《商州初录》的别开生面,《再录》的诗意,《自选》的鬼灵。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王朔,他的书是由一个家境好的朋友推荐给我看的,开始极不适应那种一口气读到头人都快没气了的造句模式,但显然它与城市人有关。真正走入我心的是《动物凶猛》,那种塑造完美瞬间又摔碎贱踏的\"两面呈现\"让心一度失落透顶……后来竟然喜欢上了,断断续续看了不少,有《空中小姐》,《橡皮人》,《我是你爸爸》等。总体上,我喜欢他的\"纯情卷\",一到\"戏谑卷\"就\"油嘴滑舌\"倒了胃口。但他的手法真的\"极尽煽情之能事\"。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后,手头慢慢宽松了,看书习惯依然没变,环境方式也变了:爱了就买,且买了不少!头一年扛了一背包〈大约七十斤重〉,主任问\"啥这么沉\",就笑道:\"孔子搬家一一尽是书\"。但用心程度却在逐年退化。我想起古人那句\"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话,真拿人性没办法。有时想想,它就如同吃饭,只有\"饿的失了急\"的人才有\"饥不择食\"态,\"囫囵吞枣\"相;人一旦饱合,就开始挑挑拣拣,抱怨牢骚,废话一大堆。外国名著最有印象的是《嘉丽妹妹》,那种一下班就沉浸其中的投入快感让人手不释卷。而读完后那种悲哀氛围曾让我一度不能自拔,因为感觉太真实了一一如同身临其境!女主角的现实与男主角的毁灭让我沉默许久。它让我记住了作者\"德莱塞\"这个天才作家的名字。随着打工环境变化,书更杂了,除了以往提到的人物传记外,相书《麻衣神相》,《冰鉴》;管理方面有《挺经》,《至加西亚的信》,《中国式管理》,《执行力》……其它杂七杂八的也看。书表面虽为各自单元,其实相互也有着某种天然或必然的联系,就看你能否偷偷发现,会不会融汇贯通。作者有思想,文字有灵性,作为读者,应该有悟性。世上好书千千万,看不懂了你就换,真没必要人云亦云。书也似人,遇到懂的人会哭,因为幸运;人也是书,遇到懂他〈她〉的也哭,因为感动。而两者遇到不懂的人,都会背过身去。书虽与功名有关,但更与心灵有缘。书碰见了有缘人,都会笑出泪花,连做梦都是。\"人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是在说人;书也一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怎么烧甲鱼好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