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对联要讲究平仄格律还是有意境就好?
平仄,对联,意境对联要讲究平仄格律还是有意境就好?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最后留两个出句,欢迎来对。
上联:丈夫之心,不死之药,两般皆可盗。
求下联。
上将:诗拜凌烟最上层,提笔安天下。
求下联。
手机打字,就到这里,欢迎指教。另外,我知道你点进来是为了看图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接对联应先追求意境,好的意境使人愉悦舒畅,在此基础上再讲究平仄的格律为妙。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朋友谦虚请教,不敢当:诗源,词汇,与对联并论衔接,追求意境,讲究平仄。坚韧中国文化内涵,蕴握鲜活。古为今用,博大精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己见,刻意讲究平仄,而无意境,也显苍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是:意境与平仄格律均合规则为上作;当意境与平仄无法调和统一的情形之下,我浅见是,意境第一,格律次之。意境好知所以然,平仄合规是知然不知所以然!是知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对联,是中国文学的一种文体,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艺术形式,它有着独特而严谨的格式要求,首先它要求上下联字数必须一致,其次它要求上下联每个字的读音平仄相对,再次,它要求上下联每一个词汇在虚实、词性甚至每一个词组构成上要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成语对成语,典故对典故,人名对人名……,非如此不能保留作为国粹的特征,非如此,就不能称之为对联。
因此,对对联,当然要以平仄对仗格律为基准,否则,对联这种被奉为国粹的文化艺术形式就会被搞得面目全非。
每一个人因为水平不同,可能一时半会写不出完美的对联,但不能因此让整个文化艺术形式降低标准,我们只能是努力让自己向标准靠齐,而不是随心所欲地把不伦不类的东西当做标准。
任何一种文化艺术形式,都需要有内涵,有意境,一副完美的对联当然要有正能量的内涵和美的意境,这是我们每一个应联者努力的方向,只不过必须是在基本功过硬下的提高。
除此之外,还需要与时俱进,对于一些现世中的热点问题,一些新兴的词汇,在不影响基本格局的情况下,适当加入,会有别样的情趣。
以上,仅为个人浅见,不妥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论是写文章还是作词赋诗,抑或是写对联,首先是要先立意,然后再调动各种技巧(包括对仗工整,平仄有替)尽可能完美地将所要表达的事物充分地展示出来,创造出优美丰富的意境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功夫在诗外。让人产生出那种虽言少意却丰的美好遐想。
对联要讲究平仄这是对写对联最基本的要求,但绝不是铁板一块,非平仄相扣不可。首先我认为形式要服以于内容。
只要我们所写的对联吟诵起能够朗朗上口,顿挫有致,不别嘴,不结舌,很轻松地一气读下来,我以为它基本上就达到平仄的要求了。所以也就不必要再吹毛求疵了。
当然,力求平仄与意境的完美统一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随想随写,一己之见,难免有偏,勿喷!
谢谢悟空君邀答!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论是写文章还是作词赋诗,抑或是写对联,首先是要先立意,然后再调动各种技巧(包括对仗工整,平仄有替)尽可能完美地将所要表达的事物充分地展示出来,创造出优美丰富的意境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功夫在诗外。让人产生出那种虽言少意却丰的美好遐想。
上一篇:怎样才能学会勇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