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山海经》里的东西,你觉得会不会存在?为什么?
山海经,动物,夏朝《山海经》里的东西,你觉得会不会存在?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个人观点,山海经里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何出此言呢?我们通过一些照片结合古文来参考一下吧!
1、二八神
《山海经·海外南经》:“有神人二八,连臂,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东,其为人皆小颊赤肩,尽十六人。”
从这段话看得有点玄,神人二八是什么神呢?中科院的学者郭郛提出了,神人二八就是连臂的集体舞,这种连臂的舞蹈至今仍在少数民族中盛行。尤其多数见于西南的少数民族。“尽十六人”,就是八人为列,分成两列在手拉手跳舞。为什么是八人做一列呢?《左传》襄十一年,郑人用“女乐二八”贿赂晋侯。原来十六人女子乐组的设定,是根据周朝乐制而产生的。
那么,“为帝司夜于此野”作何解?其实是海经的巫师把这种舞蹈神话化了。根据前文,《海外经》的作者可能是北方人,南方是他很少接触到的,当他在西南地区看到这种手拉手的舞蹈很新鲜,但他是保持敬畏天神的心态的,他把这种舞蹈解释是为天帝守夜而跳的。
2、狌狌
《山海经·南山经》这么曰的“有獸焉,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有人把狌狌解读为“猩猩”是不太切合的,因为这里写出了第二个特征:白耳。南山经的内容即使不能确定具体的位置,但是在长江的西南方向是可以确定的。
根据白耳的特征、西南方位的特征,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可爱的滇金丝猴来匹配。这种金丝猴走路像人类,耳朵是白色的。南山经的作者估计吃过他们,说吃了他们的肉会跑得很快,现在他们属于濒危动物了,再吃就绝种了。目前滇金丝猴还在云南那边有所分布。
3、鯥鱼
《南山经》这么说的“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
粗看这种怪鱼啊,能够死而复生,是一种神鱼了!而且它长得像牛,有蛇尾,还有翼。真是个四不像啊!
其实这种鱼有原型的,叫“牛角箱鲀”(箱豚)。牛角箱鲀顾名思义,长着一个牛一样的角,像牛,外形是符合了。“陵居”就是生活在礁石里面。“冬死而夏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传说中的冬眠啦!仔细观察下图,发现牛角箱鲀是有翅膀的,这就是南山经说的“翼”,而且还有个小尾巴。据说吃了它可以消肿,大概等于中医说的利湿去肿吧。
山海经按图索骥大师来了
有的动物虽然外形挺符合山海经中的描述,但分布地区却远离东亚(比如鹿蜀,有人说是霍加狓,我说是斑驴,但两者都只在非洲有过分布(斑驴已灭绝),很难想象几千年前它们的分布范围可以到达东亚或中亚南亚一带);有些描述附和的动物比较多,难以确定究竟是哪种动物,故我觉得仍然存疑
下面说一些我觉得可以确定的动物(不过都是别人先发现的),这些动物都在中原或中原周边地区有分布
《南山经》:
又东三百里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复生,食之无肿疾。
这应该是箱豚,关键是“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这句话的断句,有人认为是“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有人认为是“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我同意后一种观点
又东四百里,曰擅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
这应该是熊狸,毛发黑色,像人的头发,关键是熊狸雌性性器官长得像雄性的性器官(长有阴蒂骨之故,此点类似鬣狗),所以古人可能分不出熊狸的雌雄,于是认为它们“自为牝牡
又东四百里,曰洵山,其阳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羊患](这是一个字,左边是羊右边是患)。
这应该是高鼻羚羊,鼻子把嘴遮住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