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一些人说旗袍是中华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
旗袍,女性,服饰为什么一些人说旗袍是中华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旗袍马褂是中国人的耻辱。首先,它是满清对各族人民愚统的象征;其次,它不是一个成熟的服饰体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哪些人???民以食为天,旗袍作为饭店服务员的常服,发挥了很大作用。以这个角度理解确实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旗袍非常适合中国女性或者说东方女性,但是不是不可替代,值得研究,我不敢妄下结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此乃个人观点,不贬低不打击!说到旗袍,它虽然不是中华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但是结合历史时段,恰好能想到、反映出某个时期的一些社会现象或是社会局势。
但也不可否认,旗袍是也是中国历史长河文化中的一抹色彩,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迷人不失雅致,惊艳不失矜持,能充分展现女性身材曲线美。
对旗袍出现的认知,是在废除封建帝制之后,剪发辫,易服饰。且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女性的服饰在这时期迎来“新潮”。通过演变和改进,维护传统的“善”与追求美的思想潮流碰撞中,改良旗袍越来越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脱离原来的样式,变得经济便利、美观适体,能充分展示女性身材曲线美。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旗袍盛行的黄金时期,成为这个时期女性服饰的经典代表。可以说,旗袍的出现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说到旗袍,你或许会联想到谍战、军阀、军阀太太、女特工、大上海等诸如此类的关键词。这些联想可能和近年来越来越多经典谍战剧的诞生有关。剧里的这些人物形象,同是也似乎是每部谍战剧共同的、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入了解,从近些年来的谍战剧里也可以看出这一类现象,在谍战剧里的女主或是出场较多的女性形象里,一定会有用旗袍来凸显该女性的形象、或是她另一面的形象。
就拿宋轶来说,被网友称呼为“旗袍女王”,在《伪装者》里饰演于曼丽,长相丽质可人,在执行任务中“美人计”发挥了很大作用,“可盐可甜”,深受观众们的喜爱。特别是剧里穿旗袍的画面,让观众很惊艳,眼前一亮,似有一种感觉,完全为她量身定做的感觉。
在另外谍战剧里智慧和美貌并重的特工吕晗芝,剧中她的旗袍装扮也是很惊艳。有的网友调侃说“看了她的旗袍穿着后很想回到当时旗袍盛行的时期看一看”,也有的说“她估计是从那个时期穿越过来的”诸如此类的说法,可见对旗袍之美的高度评价。
当然,不仅是她,还有很多旗袍装扮形象美丽温婉的例子,常见的如张曼玉、倪妮、刘亦菲、赵丽颖、章子怡等,又或是生活中无意见的,一眼惊艳的,都能很好的展现出东方女性穿着旗袍那种不可言说的美。
在现在社会,说到旗袍,肯定会想到“彭妈妈”,身着旗袍,彰显民族自信,展现中国独特之美。
或是在某家饭店、某家休闲场所、某家茶室、某个活动颁奖现场,都能看到旗袍的身影,惊艳、迷人、雅致、矜持......
又或是在某个考试现场,看到身着旗袍的妈妈、爱人、孩子,在那等候她的亲人考试顺利、“旗开得胜”。
就像汉服元素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一样,旗袍也从之前销声匿迹的时代,不再“沉默”,以更好的“姿态”走进人们生活。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以正确的态度看待“旗袍文化”,毕竟它曾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且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旗袍之美不仅只展现女性的身材曲线美,更多的在于传承,在于发扬,在于延续自信之美,和睦之美、中华之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旗袍非中华文化,因其深受西洋女装影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有十三经如诗经等文学艺术上的伟大成就,而且在中华民族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标志。衣服有三大功能,一是御寒护身,二是遮羞文明,三是装扮美姿容。就旗袍来说,这三个功能表现得完美无缺。它不仅仅是御寒遮羞,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华民族女性的美,表现了女性曲线美,行动的姿态美,接人待物的仪表美,因此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替代的标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